国家好心提醒,最近不要去日本旅游,结果居然有一大波人急眼了,还放话自己就要去,之

百日依山尽 2025-11-18 15:54:48

国家好心提醒,最近不要去日本旅游,结果居然有一大波人急眼了,还放话自己就要去,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 国家好心发布的赴日旅游提醒,没等来全民响应,反倒炸出了一波急眼的人。外交部联合驻日使领馆明确提示近期避免前往日本、在日公民需加强防范后,社交平台上不少人直接放话 “偏要去”,甚至晒出已兑换的日元、未退改的机票,摆出一副无视风险的姿态。 11 月 14 日的正式提醒发布后,国航、南航、东航等主流航司迅速跟进,推出 2025 年 12 月 31 日前涉日客票免费退改政策,无需任何手续费,可见局势的严肃性已得到行业层面的确认。 而航班数据早已提前释放信号,11 月初的中国大陆至日本周航班量仅 1189 班次,较 2019 年同期恢复率不足 83%,环比还骤降 14.5%,退改需求激增让航司不得不持续缩减赴日运力,转头把资源投向东南亚航线。 旅行社更是一片 “寒冬” 景象,日本旅游产品咨询量暴跌超 70%,11 月下旬至 12 月初的旅行团退团率高达八成,多家平台已紧急下架相关产品,这些都印证着提醒背后的风险真实存在。 风险的核心来自两方面:一是日本近期治安问题凸显,针对中国公民的违法犯罪案件频频发生,东京街头曾出现中国游客无故被攻击的事件,让当地旅游安全感大幅下滑; 二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台后,不顾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约定,与中国台湾当局人员不当会面,拒不收回涉台不当言论,导致中日关系陷入冰点,双边人员交流氛围严重恶化,这也是官方发布提醒的重要背景。 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就分析,这种叠加了安全与局势双重顾虑的官方提醒,导向性极强,理性游客自然会选择规避风险。 可即便风险明确、退改通道畅通,仍有不少人执意要去,第一种可能就是前期投入的沉没成本太高,让人难以割舍。中国游客本就是日本旅游业的 “核心支柱”,2025 年 1-9 月赴日游客达 530 万人次,消费额超 1.8 万亿日元,人均消费 1.6 万元,是韩国游客的 2.3 倍。 第二种可能,则是对风险的认知偏差,或是被固有需求绑定。部分游客长期偏爱日本的旅游服务,从精致的民宿体验、完善的购物配套到便捷的公共交通,这些优势让他们形成了 “日本旅游 = 安全舒适” 的固有印象,难以接受 “风险升级” 的现实,甚至觉得官方提醒是 “过度紧张”。 还有些人的出行需求具有刚性,比如早已约定的亲子游、蜜月旅行,或是为采购特定商品、就医、探亲而来,这些非休闲性质的出行,让他们不得不忽略风险提示。 更有少数人受 “逆反心理” 影响,把官方提醒当成 “限制自由”,用 “偏要去” 的姿态表达不满,却刻意忽视了提醒中关于人身安全的核心关切。 这两种可能背后,还藏着日本旅游业对中国游客的深度绑定。数据显示,中国游客直接或间接为日本创造约 60 万个就业岗位,涵盖免税店店员、中文导购、民宿管家等多个群体,每减少 100 万中国游客,就会影响 2.3 万个日本就业岗位。 如今东京银座、大阪心斋桥等热门商圈已出现中国游客锐减六成的情况,第四季度日本旅游业收入预计缩水 3000 亿日元,但这并不妨碍部分游客对日本的旅游依赖。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6

猜你喜欢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