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头痛击,悉数歼除。 半夜刷到甲午战争清朝那份宣战诏书,看到这八个字,我一下就给干沉默了。 这份诏书,像是给一个病入膏肓的巨人打了一针强心剂。表面气势汹汹,内里早已千疮百孔。当时的北洋水师,账面实力号称亚洲第一。定远、镇远两艘七千吨级的铁甲舰,确实是让日本海军眼红的大家伙。可这强大背后呢?炮弹不足,有的里面甚至塞的是沙子。训练松懈,经费被挪去修了颐和园。这种“强大”,不过是纸糊的老虎。 再看对手日本。明治维新后举国上下节衣缩食,天皇自己一天只吃一餐,省下钱来造军舰。他们的士兵,用的是最新式的速射炮,脑子里装的是现代海战战术。这不是狼狗挑衅狮子,更像是一支现代化的精密手术刀,对准了一个庞大却运转失灵的旧机体。黄海海战一交手,差距就暴露无遗。不是清朝官兵不勇敢,邓世昌们开着致远舰撞向吉野的决心,惊天地泣鬼神。可勇气在绝对的实力差距和落后的体系面前,显得那么悲壮。 诏书里的狠话,终究没能变成现实。威海卫陷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割地赔款,台湾被割让,巨额的赔款相当于日本好几年的财政收入,直接喂肥了这个后来的侵略者。这份宣战诏书,成了近代中国最屈辱的记忆之一。它用最硬的语气,说出了最软的实事。它提醒我们,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 一百多年过去了。为什么今天还要反复提起这场败仗?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记住那种撕心裂肺的痛。那种看着自己的家园被践踏,却无力反击的绝望。现在看看南海,看看那些像下饺子一样入列的新舰艇。看看山东舰、福建舰。再看看空间站、北斗系统。这一切,不就是为了让那八个字不再落空吗? 发展不是为了一句狠话。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不会再体会我们祖先当年的无奈。是为了当有一天,我们必须再次亮剑时,剑锋所向,必胜无疑。尊严,永远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之上。这是甲午战争留给后人,最沉痛也最宝贵的教训。 MCN双量进阶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