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高度紧张:大量中国游客赴日!网友:富士山下都是中国人。 最近中日关系闹得挺凶。高市早苗在11月7日议会答辩上提台湾问题,公然说如果中国对台动武,日本有法律依据可以介入,这话一出,中国外交部就回应了——强烈谴责日本干涉中国内政,指出这种挑衅损害两国关系。几天后,中国多个部门接连发声,文化和旅游部在11月15日晚发布旅游预警,提醒中国公民近期谨慎前往日本,理由是当地安全风险增加。教育部紧随其后,建议留学生注意安全,香港也在16日发出类似警告。 航司动作迅速,多家启动免费退票程序。国内不少游客选择退票,晒出截图,表示“国家利益大于个人出行”。旅行社也受到影响,有些从16日起暂停日本团游产品,几家大型社直接停售,怕行程出问题。但实际情况显示,11月16日上海浦东机场飞日本的航班照常运营,个人游客和家庭团依旧排队值机,航班几乎满员。东京羽田机场记者采访到的中国游客也说了,“国家是预警不是禁令,觉得日本安全”,这说明现实与网上的紧张氛围有差距。 从数据看,中国游客对日本经济贡献巨大。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游客赴日达到749万人,消费总额约6.9156万亿日元,占日本旅游收入主力。单9月就有77.5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8.9%。江浙沪地区游客最多,航班方便,出行便利。7至9月访日游客总消费2.131万亿日元,中国游客占绝对比例。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游客中团游仅占11.9%,大多数是自由行,因此旅游预警对团游影响明显,自由行影响小。 这直接反映在东京、富士山等景点的真实情况。11月16日,浅草寺游客如常拍照穿和服,景区秩序井然。社交平台上,网友晒图说“富士山下全是中国人”,中文对话随处可听。欧美游客也多,但中国游客明显是主力。内地民众反日情绪在网上很热闹,现实中大家只是嘴上说说,不影响实际出行。寒假计划去日本的,有些提前订好酒店机票,不想退,有些则根据酒店退房政策选择灵活退订。 日本方面也急了。11月17日,日本派高级外交官赴北京会谈,希望缓和局势。首席内阁官木原稔直言,中国旅行警告不可接受,妨碍两国交流,不符合此前中日领导人达成的稳定关系方向。日本外务省抗议称,中国没有证据显示游客安全受威胁,会谈中解释高市言论并非政策变动,只是法律立场重申。中国国防部则在15日发声,如果日本干预台湾,将付出沉重代价。人民解放军日报评论说,日本会遭惨败,但日方仍推动外交沟通,避免事态升级。 经济因素也是日本不得不服软的原因。今年中国游客给日本带来6万多亿日元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和地方经济支撑。旅游业依赖中国人,酒店空房多了,商店生意差。股市上,11月17日东京旅游股继续下跌,资生堂、零售和酒店股都承压。航空公司调整航班,减少部分班次,电影院也延迟日本动画上映。年轻人对时政不敏感,《鬼灭之刃》在国内上映4天票房4亿元,影院热闹异常,显示民间交流依旧活跃。 中日摩擦不是第一次,过去贸易战时期,中国也发过类似旅游警告,但游客恢复很快。这次预警发出晚,国内旅行团16日基本没受影响。寒假计划的,有人顺利退票,有人继续等。网友总结:“网上反日热闹,现实还是要玩。”富士山下、中国游客依旧活跃,景区正常运营,北京与东京的争执升级,但民间交流没有断。自由行游客继续赴日,觉得安全。日本官员赴华会谈,高市检讨言论,事态已有缓和迹象。 11月18日最新消息,日本加紧外交努力,Bloomberg报道东京积极平息中国怒火。中国驻日使馆14日就发出警告,说日本领导人挑衅言论损害交流,存在风险,外交部跟进提醒暂勿前往。东京抗议称,沟通才重要。游客数据影响有限,自由行主导的现状让预警打击效果有限。北海道旅游股小幅下跌,航空公司则针对中国游客转飞其他地区调整运力。 中日关系表面紧张,现实经济和民间交流却让双方都在角力中寻求平衡。中国游客继续活跃,民间交流不止步,这让局势有了缓冲,也让日本再次意识到,中国市场和中国游客,不容轻易触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