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军事专家推算,美俄一旦开战,全球可能死亡50亿人。但如果战争发生在中美之间,情况又会如何?我国防护专家钱七虎院士的回答很干脆:中国有多种防御手段,我们不怕。 国外军事圈子总爱搞这些大模拟,目的是提醒大家核这东西玩不得。2022年8月,罗格斯大学领衔的研究团队扔出一份报告,直指美俄全面核战会酿成全球大饥荒。报告用气候模型算出,首周火力对轰后,黑烟遮天,气温暴跌,农田颗粒无收,供应链一断再断,最终50亿人饿肚子、病倒地。 想想看,从北美到欧亚,城市成废墟,河流变泥浆,这不是科幻,是基于真实数据的推演。那些专家反复调参数,强调哪怕小规模冲突,也够喝一壶。这样的声音一出,国际舆论就炸锅了,大家开始琢磨,中美作为经济军事双巨头,南海东海的摩擦,总有人担心会不会擦枪走火,升级成战略级对抗。 这份报告的逻辑很简单:核战不光是爆炸,还牵动全球生态链。烟尘挡太阳,作物减产90%,粮食短缺像多米诺骨牌倒下。研究者们用卫星数据和历史案例佐证,结论是人类文明难保。放到中美语境,国外智库就爱加码,列出导弹射程、拦截率这些变量,推测亚太会成火药桶。 中国作为防御一方,总被问韧性够不够。钱七虎院士的回应,就在这时候冒出来了:中国有多种防御手段,我们不怕。这话不是拍胸脯,是基于几十年防护工程的积累,说得有根有据。 钱七虎,1937年生江苏人,1960年从苏联军事工程学院毕业,一回来就扎根国防科研。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他就把精力扔到核防护上。那时候,国家刚起步,防护工程基本是白纸一张。他带头建起理论体系,从核空爆到地爆,算冲击波、测辐射,全是硬功夫。结果呢?国内首套核防护规范就这么出来了,帮着设计出一堆地下设施。那些东西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的工程,深埋山腹,抗得住高强度打击。 说到他的标志性贡献,得提“地下钢铁长城”。这是钱七虎领衔的防护网络,覆盖指挥中心、核设施和民生通道。简单说,它让国家关键部位在打击后还能运转,通信不瘫,电力不断。国外媒体也报道过,中国这些地下工程藏在西北戈壁,钢筋混凝土层层叠加,通风供水一应俱全。 钱七虎不光搞军事,还延伸到民用,城市地铁避难所、应急系统,全是他的思路。2019年,他拿国家科技奖,表彰的就是这些地下核掩体设计。2022年,又获最高军事荣誉,认可他60多年对防护工程的开创性工作。中国防护工程这门学科,就是他一手立起来的,从理论到实践,帮国家筑起一道无形屏障。 现在回看中美潜在冲突,钱七虎的体系就显出分量。国外模拟爱夸张死亡数字,但中国不一样,有备无患。核威慑上,我们坚持不首先使用,战略克制。防护上,钱七虎的成果覆盖多层:地下掩体挡爆炸,电子屏蔽抗干扰,备用网络保信息。哪怕常规战升级,信息化、网络战这些新玩意儿,也早有预案。老百姓疏散通道、应急物资,全连着民生保障。 想想那些国外报告,50亿人死的推算,听着吓人,但忽略了中国式的韧性。我们不搞军备竞赛,而是建防御体系。钱七虎的贡献,就在于把抽象战略变成可见保障。地下设施绵延山脉,发电机嗡嗡转,通信线多路备份,这些细节加起来,形成一张大网。面对中美摩擦,我们强调对话,但底牌得硬。 从更广角度看,这体现了中国战略思维:不炫耀,实干兴邦。钱七虎从青年干到耄耋,解决了核爆防护的瓶颈问题,像超高抗力结构、地爆防护,这些技术让工程更可靠。国际上,中国防护能力被认可,新闻周刊还提过,能挡高超音速导弹。 放到中美情境,意味着冲突升级空间被压缩,国家生存力强。老百姓日常生活里,这些防护虽看不见,但关键时顶得上。钱七虎的团队,还建起人才培养链,大学课堂传授公式,野外演练落地,确保后继有人。 当然,战争没人想打,和平才是硬道理。中国推动核裁军,呼吁大国克制。国外模拟的末日图景,在中国体系下,就没那么可怕。50亿人死的数字,是警钟,但也提醒我们,防御是底线。

用户11xxx80
也就是说!中美开战!美国人全部灭亡!中国无一人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