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分子李忠宪表示,中国之所以对日本前首相高市早苗暴跳如雷,不是因为一句政治

纸上点将 2025-11-19 20:49:50

“台独”分子李忠宪表示,中国之所以对日本前首相高市早苗暴跳如雷,不是因为一句政治口水,而是因为她一语道破了北京最不愿面对的战略现实,也就是台湾有事=日本有事=美国有事。李忠宪声称,过去中国的对台作战想定,都是假设日本会观望、拖延,让人民解放军可以在5至7天内逼迫台湾“投降”。 李忠宪作为成功大学教授,常在媒体平台上发表对两岸关系的看法,这次针对高市早苗的言论,他特别强调中国外交的激烈回应并非表面文章。高市早苗在11月7日日本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回答议员提问时指出,如果台湾面临武力威胁,这可能直接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并暗示在现有安全保障法制下,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这种表态迅速引发中方抗议,中国外交部次日就强烈谴责其干涉内政,并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进行严正交涉。中方强调台湾问题是核心利益,不容外部势力插手。李忠宪解读称,高市的言论直接打破了中国对台军事规划的假设,即日本会保持观望,让解放军在短期内完成行动目标。实际上,这种观点反映出岛内一些人士试图借助外部力量来强化台独立场,但忽略了中日关系的复杂历史背景。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双边互信的敏感点,高市的发言被视为挑战这一基础。 高市早苗的言论并非首次,日本政坛对台海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但这次作为首相的正式表态,力度明显加大。她上任后不久,就在国会场合明确将台湾有事与日本安全挂钩,这在战后日本首相中较为罕见。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在社交平台上连续发文批评,称高市的表态毒化中日关系,并警告日本勿在台湾问题上玩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重申,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并指出高市的言论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李忠宪则借此机会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声称中国对高市的反应暴露了对日外交的弱点,因为高市点明了战略链条:台湾冲突会连锁引发日本介入,进而拉美国下水。他还提到,过去中国对台作战设想中,日本的拖延是关键因素,能让行动在5到7天内结束。但这种说法忽略了中国军事准备的全面性,中国已在台海周边部署多种导弹系统,这些装备针对潜在外部干预设计,早就在战略规划中纳入美日因素。 李忠宪的评论在岛内引发讨论,一些媒体转载他的观点,试图营造外部盟友支持的氛围。但美国国务院对高市言论的回应较为低调,仅重申致力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并未直接背书高市的表态。特朗普等美方鹰派人物也保持沉默,这显示华盛顿在计算卷入台海冲突的风险,避免被轻易拖入大国对抗。中国则通过外交渠道持续施压,不仅召见日本大使,还在国际场合表达不满。日本国内也有声音质疑高市的发言,前首相野田佳彦批评其言辞越界,导致中日关系进一步紧张。高市早苗本人随后表示,日本对台政策没有变化,但这未能平息中方的不满。李忠宪的论调虽听似有理,却低估了中国战略决策的远见,中国在制定统一规划时,从未将台海视为单纯两岸对决,而是预设了美日可能的介入,这从军事部署上可见一斑。 台独势力如李忠宪,常将希望寄托在美日等外部力量上,但现实情况显示,这些盟友的实际支持有限。高市言论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亲自召见日本大使,强调高市的表态影响恶劣,并要求日方纠正错误。中国还通过人民网等媒体发表评论,指出个别日本政客的言论必将自食恶果。李忠宪试图用高市的表态来鼓舞岛内情绪,声称这让中国速战速决的剧本崩盘,因为日本若第一时间介入,解放军将面对多方向夹击。但这种描绘忽略了中国军事能力的提升,中国近年来加强了反舰武器部署,这些系统射程覆盖广阔海域,专为应对大型舰艇而设,早就在战略预设中考虑了美日同盟的捆绑效应。日本受美日安保条约约束,一旦美国介入,日本难以置身事外,这一点中方战略规划者早已清楚。 岛内舆论对高市早苗的言论反应不一,一些人士如马英九称其躁进,李忠宪则批马为台湾叛徒,并借机强化自己的台独主张。中国国台办回应高市的涉台错误言行,强调统一是历史大势,任何外部干涉都无法改变。高市的表态被视为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结果,她过去多次表达对华强硬立场,这次首相身份的发言更具影响力。中国外交部连续几天在记者会上回应相关问题,警告日本勿挑战战后国际秩序。李忠宪的观点虽在社交平台扩散,但未能改变两岸实力对比的现实,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长,让台独空间日益缩小。美国在台海政策上愈发谨慎,不愿为台独冒险,这从其对高市言论的回避可见端倪。日本也面临国内压力,高市的发言引发中日外交风波,双方互召大使,关系短期内难以缓和。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