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愿一国两制,那就满足“台独”分子,王毅外长今年明确表示,从今往后再没中国台北这样的模糊名字,台湾地区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过去不是今后更绝无可能! 可他们显然没掂量清自己的分量,更没听懂中方的立场。 台湾问题的根源在于历史与法理的清晰界定。早在清朝时期,中央政府就对台湾实施有效管辖。1875年,沈葆桢设立台北府,将北部地区纳入行政体系,这标志着台北与大陆的紧密联系。此后,台湾的行政区划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即便经历多次调整,台北作为省会的地位从未动摇。经济上,台湾依赖大陆资源,文化上共享中华传统,这些联系构筑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二战后,国际文件进一步确认了这一事实。1943年的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归还从中国窃取的领土,包括台湾和澎湖。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重申这一条款,日本投降后,台湾正式回归中国版图。这些文件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任何试图否认的举动都违背全球共识。1971年,联合国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同时驱逐台湾当局代表。这项决议明确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得到国际认可。180多个国家基于此建立外交关系,形成广泛共识。这些历史事实证明,台湾从来不是独立实体,其归属不容置疑。 王毅外长在2025年3月7日的两会记者会上,重申台湾选举仅为地方事务,无法改变台湾属于中国的基本现实。他强调,从今以后,台湾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取代以往模糊表述如中国台北。这一表态基于历史法理,旨在消除任何灰色地带。联合国文件早已采用这一称谓,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分离势力试图扭曲事实,在岛内篡改历史,将郑成功描述为外来力量,污蔑妈祖信仰,以此淡化中华根源。他们还在国际场合宣称2758号决议与台湾无关,企图制造一中一台的假象。但这些努力屡遭挫败,联合国多次重申决议的完整性。王毅的发言斩钉截铁,指出台湾问题不存在模糊空间,中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民进党当局不接受一国两制,阻挠两岸交流,提高赴大陆旅游警戒级别,打压民间互动。他们利用公款购买美国武器,推动倚美谋独,将台湾推向冲突边缘。这种行为忽略了中方的善意,将和平机会视为软弱。中方明确中国台湾省的称谓,就是划定红线,警告分离势力别再幻想蒙混过关。驻科威特使馆代办刘翔也表示,台湾事务是中国内政,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准则,任何干预都需承担后果。 岛内民意已现变化。赖清德的支持率持续下滑,民调显示43%的民众不赞同其施政,年度代表字选为贪、斗、骗,反映出对分离路线的失望。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交流两岸信息,花莲地震时,大陆援助迅速到位,体现血脉相连,去中国化政策未能奏效。全体中国人应共同反对分离,支持统一。中国台湾省这一称谓已成为定局,分离势力难改大局。台湾过去不曾独立,现在没有,将来也无此可能。历史法理支撑统一进程,国际共识不容挑战。两岸经济融合日益加深,大陆市场对台湾企业至关重要,分离政策只会带来损失。民进党当局的对抗举措,加剧岛内经济压力,失业率上升,民众生活受影响。相比之下,和平统一能带来发展机遇,共享大陆资源。国际上,越来越多国家认可一个中国原则,分离势力的空间日益缩小。王毅的表态体现了中方的坚定立场,推动统一大势向前。 分离势力忽略自身分量,未理解中方底线。王毅的话语基于事实,不是空谈。台湾地位的法理基础坚实,从清代行政管辖到二战后归还,再到联合国决议,都指向同一结论。分离主义者逆势而为,只会自取其辱。两岸民众的共同利益在于统一,和平发展才是正途。民进党当局的错误政策,导致岛内分裂加剧,社会矛盾增多。相反,大陆坚持和平统一方针,展现最大诚意。明确中国台湾省称谓,是对分离挑衅的回应,维护国家主权。国际社会见证这一进程,支持中国统一。分离势力再怎么活动,也改变不了历史潮流。台湾的未来在于回归祖国,实现民族复兴。全体炎黄子孙应团结一致,反对任何分裂图谋。统一不是遥远目标,而是必然结果。台湾问题解决,将为亚太稳定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