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上甘岭战役打响,战地医院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受伤战士,他看起像孕妇一样,

熹然说历史 2025-11-19 22:14:42

1952年,上甘岭战役打响,战地医院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受伤战士,他看起像孕妇一样,16岁的护士王清珍检查后,发现这位战士无法自助排尿了,最后她直接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又感动的举动! 在硝烟弥漫的上甘岭坑道里,一个16岁的小姑娘面临着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抉择。当她看到战友因无法排尿而痛苦得面容变形时,这个叫王清珍的女孩做了一个连男医生都可能犹豫的决定。这个举动不仅挽救了战友的生命,也成为了战争史上最感人的片段之一。 王清珍,1936年出生在湖北武汉,父亲是铁路工程局的工人。14岁那年,这个花季少女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当时贵州威宁的土匪看上了她的美貌,想要强娶为妾。正当全家人为此忧心忡忡时,解放军15军45师进驻威宁,围剿当地的土匪残部。 王清珍看到解放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不犯的作风深受感动。宣传队中几个年龄相仿的女孩子更是让她眼前一亮,她们能干利落,充满朝气。当部队准备离开时,王清珍主动要求参军。父亲王基庚担心女儿留下会被土匪骚扰,也支持她的决定。 1950年,14岁的王清珍穿上了军装,成为志愿军15军45师的一名卫生员。1951年初,年仅15岁的她随第三批志愿军入朝参战。部队领导考虑到她年纪小,本想让她留在后方,但这个倔强的小姑娘哭着说:“为啥留我?父母把我交给你们,你们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这场持续43天的战斗被称为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役。王清珍跟随部队来到五圣山后面的坑道医院,承担起救治伤员的重任。在最忙的时候,她一个人要照顾20多名重伤员,包扎伤口、喂水喂饭、清洗绷带,忙得脚不沾地。 那个改变一切的夜晚发生在战役期间。一名叫曹排长的伤员因腹部中弹,泌尿系统受到严重损伤。当王清珍听到痛苦的呻吟声赶来时,发现这位战士腹部高高隆起,看起来就像怀孕的妇女一样。检查后她发现,尽管已经插了导尿管,但伤员仍然无法正常排尿。 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不能及时导尿,可能会导致尿中毒甚至膀胱胀裂的生命危险。在那个医疗条件极其简陋的坑道里,没有现代化的抽吸设备。面对战友变形的痛苦面容,王清珍毫不犹豫地俯下身子,用嘴含住导尿管,一口一口地吸出尿液。 这个举动震撼了坑道里所有的人。曹排长感动得泪流满面,紧紧握住王清珍的手说她比亲妹妹还要亲。而王清珍只是平静地擦了擦嘴角,说这是应该做的。多年后,86岁的王清珍回忆起这件事时说:“死都不怕,我还怕什么?” 这个事迹让王清珍荣立了二等功,被授予朝鲜”二级战士”荣誉勋章。国防部原部长秦基伟将军在回忆录中专门提到了她:“有一个女战士使我印象至深,她叫王清珍,只有17岁。这个姑娘为了解除战友的痛苦,帮助伤员排尿,情操之高尚,令人肃然起敬。” 在上甘岭战役中,王清珍还承担了另一项庄严的任务——收殓黄继光烈士的遗体。她和战友们在一间被炸坏的民房里,用温水清洗黄继光身上凝固的血块,将他被打穿的胸膛缝合好,为他换上崭新的军装。这个场面让年轻的王清珍终生难忘。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王清珍随部队回到祖国。1958年她复员到北京一家医疗器械厂工作,成为一名普通工人。1965年,当老部队发出征召令时,29岁的王清珍毫不犹豫地重新穿上军装,直到1982年以15军卫生处副处长的身份退休。 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让王清珍的故事传遍了全国。剧本创作完成后,作家林杉在最后的页码上注明:卫生员王清珍就是王兰的原型。但王清珍总是很谦逊地说:“王兰是志愿军全体女战士的代表,她们都做得很好,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退休后的王清珍并没有闲着。她加入了”老战士革命传统报告团”,经常到学校、工厂、部队作报告,为年轻人讲述革命故事。在湖北省军区孝感干休所,这位身材瘦小、长相和蔼的老太太经常拄着拐杖散步,侧耳倾听小鸟的鸣叫。她还经常为身边的困难病人义诊,扶贫济困,用自己的余热继续温暖着身边的人。 2023年10月27日晚,抗美援朝女英雄王清珍在孝感逝世,享年87岁。这位用嘴吸尿救治战友的16岁少女,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她的事迹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在于做了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于在关键时刻能够义无反顾地选择奉献和牺牲。 从14岁参军到87岁离世,王清珍用73年的军旅人生书写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那个在坑道中用嘴救人的瞬间,已经成为人性光辉的永恒象征。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些英雄的事迹。你认为现在的年轻人还需要学习这种精神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5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