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据多家媒体报道,日本政府代表在北京的公开场合突然宣布了“立场未变”的表述。 会场上的画面已经说明问题:面对追问,这位代表只重复几句套话,态度谨慎。场外的强硬表态,到了现场就收着说,这是典型的口风回调。 谁都清楚,这种“前后不一”绝非偶然,背后全是现实利益的算计!日本近期在国际上喊得凶,一会儿炒作“安全议题”,一会儿跟着附和不实言论,可真到了与中国面对面沟通时,立刻收敛了锋芒——毕竟,嘴巴再硬,也不能跟实实在在的利益过不去。2024年上半年的数据摆在那,日本对华出口额占其总出口的18.7%,汽车、半导体设备、精密仪器这些核心产业,中国市场的份额更是超过三成,要是真把关系搞僵,受损的可是日本自己的企业和就业。 就拿日本汽车业来说,丰田、本田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占其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日本车企本就面临竞争压力,要是再因为政治表态失去市场,后果不堪设想。还有半导体产业链,日本的光刻胶、蚀刻设备依赖中国需求,而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这种深度绑定的利益关系,哪是几句“强硬表态”就能割裂的?场外喊狠话,或许是为了迎合国内某些势力,可到了北京的会场,面对真正的合作伙伴,只能回归理性。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近期的经济形势本就不乐观,日元贬值、内需疲软,对华贸易顺差是少数能拉动经济的亮点。据日本财务省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日本对华农产品出口增长了9.2%,松茸、扇贝这些特色产品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要是因为立场问题引发贸易摩擦,这些红利恐怕会瞬间消失。说白了,日本的“立场未变”,更像是给自己留的台阶——既不想彻底得罪某些盟友,又不敢真的放弃中国市场,只能用这种模糊的表述打太极。 这种“两面派”的做法,其实暴露了日本外交的尴尬。一方面,想跟着所谓的“阵营”刷存在感,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这种矛盾让其始终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要知道,中日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两国贸易额连续多年稳定在3000亿美元以上,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绑定不是靠几句政治口号就能打破的。 反观国际局势,单边主义、阵营对抗早就不得人心,务实合作才是主流。日本要是真的坚持所谓“强硬立场”,最终只会孤立自己。毕竟,没有哪个国家会为了虚无的政治姿态,牺牲本国企业和民众的切实利益。这次会场的“口风回调”,其实已经说明日本政府心里门儿清——与中国保持沟通、务实合作,才是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可话说回来,这种“见风使舵”的表态也让人警惕。今天为了利益收敛锋芒,明天可能又会因为其他因素再次变脸。真正的合作,需要的是真诚的态度和稳定的立场,而不是这种投机取巧的“话术游戏”。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双方的相互尊重和务实行动,光靠“套话”和“回调”,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