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让我笑一会! 不听劝告前往日本的人。 据说被围殴了?伤的还不轻! 外交部发布

曼彤说世界 2025-11-20 16:45:18

先让我笑一会! 不听劝告前往日本的人。 据说被围殴了?伤的还不轻! 外交部发布提醒时。 说得明白。 近期赴日存在风险。 有人可能觉得。 个人行程无关大局。 真不是咒谁,也不是幸灾乐祸,只是看着这样的消息,心里难免泛起一阵复杂——外交部的提醒啥时候成过“空话”?那些白纸黑字的风险提示,从来都是基于领事渠道接到的真实求助案例、当地治安动态汇总后得出的结论,不是拍脑袋随便说说的。就像去年某游客在大阪街头因误会被当地闲散人员围堵,今年年初又有同胞在东京新宿遭遇抢劫,这些案例早就在领事服务平台公示过,可总有人觉得“那是别人倒霉,我肯定没事”。 见过太多这样的人,出发前家人苦口婆心劝,朋友拿着新闻截图提醒,他们却摆摆手说“小题大做”。有个网友分享过朋友的经历,小伙子本来计划去北海道滑雪,出发前三天看到外交部的风险提示,说部分地区存在治安隐患,尤其是夜间独行风险高。可他觉得“滑雪度假村能有啥危险”,还是带着女友按原计划出发。结果在札幌市区的一条小巷里,遇到三个醉酒的当地人,因为语言不通加上对方故意挑衅,双方起了冲突,小伙子为了保护女友被推倒在地,胳膊和膝盖都擦破了,手机也被抢走。事后报警,因为没有目击者,加上语言沟通不畅,案件至今没进展,原本开心的旅途变成了糟心的回忆。 你说这图啥?出国旅游图的是放松开心,不是赌运气闯险关。那些觉得“个人行程无关大局”的人,可能没搞懂一个道理:个人的安全从来都和“大局”紧密相连,而官方的提醒,正是为了守住每个普通人的安全底线。外交部不是旅游公司,不会为了“劝退”而夸大风险,相反,每次发布提醒都格外谨慎,怕的是误导民众,更怕的是有人因为忽视提醒而遭遇意外。就像这次被围殴的同胞,大概率也是抱着“侥幸心理”出发,没成想风险真的砸到了自己头上。 有人会说“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日本也有安全的地方”。这话没错,任何国家都有治安好的区域,也有潜在风险点。但问题的关键是,官方已经明确指出“近期赴日存在风险”,这意味着风险发生的概率在上升,此时执意前往,无异于在安全问题上“裸奔”。咱们出门在外,语言不通、环境陌生,一旦遇到危险,求助的难度远比在国内大。就像那位被围殴的同胞,受伤后想找医院,却因为语言不通只能靠翻译软件比划,耽误了最佳处理时间;想联系使领馆,又因为事发突然没记住联系方式,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想想都让人揪心。 更让人无奈的是,每次出现这样的事情,总有人会说“谁让他不听劝”“活该”。这种言论太偏激,毕竟谁都不想遭遇意外,受伤的同胞本身也是受害者。但反过来想,如果当初能多听一句官方的提醒,多一分对风险的敬畏,是不是就能避免这样的悲剧?旅游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要在风险高发期前往某个目的地。等风险降低了,环境安全了,再去好好游玩,难道不香吗? 个人的行程看似是“私事”,但背后牵扯的是家人的牵挂,是使领馆的救援资源。每次同胞在海外遭遇意外,使领馆的工作人员都要第一时间协调当地警方、医院,为同胞提供帮助,这些人力物力的投入,本可以用在更需要的地方。而那些因为忽视提醒而遭遇意外的人,不仅自己受了罪,也占用了宝贵的公共资源。 说到底,官方的提醒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驾护航”。它不是要剥夺我们出国旅游的权利,而是要告诉我们,哪里有风险,该如何规避。作为成年人,我们有选择出行的自由,更有对自己安全负责的义务。别再把官方的提醒当“耳旁风”,也别再抱着“侥幸心理”去挑战风险。毕竟,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了安全,再美好的旅途也会变得索然无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87

评论列表

用户16xxx33

用户16xxx33

1
2025-11-20 17:53

不要回来了,作死节奏

猜你喜欢

曼彤说世界

曼彤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