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这冬天是真的要“冻到绝望”了,昨天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的通知一出来全国人都懵了,17号起基辅、哈尔科夫、波尔塔瓦这些主要城市全天要分1到4波轮换停电,这哪儿是限电啊,分明是把老百姓的生活逼到了墙角。 乌克兰人昨天一早刷手机的时候,多半都以为自己看错了——国家电力公司发的通知就像一块冰,直接砸进了刚有点暖意的被窝里。 通知说得明明白白,从17号开始,基辅、哈尔科夫、波尔塔瓦这些最核心的城市,全天要搞1到4波轮换停电,从凌晨零点一直排到深夜十一点五十九分。这哪是什么“限电”啊,这分明是把老百姓的生活节奏彻底掀翻,按在寒冷里摩擦。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停会儿电吗?可你得想想,这是乌克兰的冬天,气象局早说了,夜里气温说降到-15℃就降到-15℃,连个缓冲都没有。 以前也不是没停过电,去年冬天偶尔也会局部限电,但最多一天停三四个小时,而且是分片轮着来,总有邻居家还亮着灯,实在不行还能凑活凑活。 可这次不一样,是全城范围的轮换,不管你住在市中心的高档公寓,还是郊区的老房子,都得跟着停电的节奏走,运气差的地方,一天下来能有两小时电就不错了,剩下的时间只能靠蜡烛和哆嗦扛着。 基辅老城区的瓦莲京娜大妈昨天看完通知,第一件事就是翻出了压箱底的军大衣,又去楼下小卖部买了五捆蜡烛。她跟邻居说:“以前停电我还敢用电磁炉煮点热汤,现在谁敢啊? 指不定煮到一半就断电,锅烧干了都不知道。”这话一点不夸张,现在乌克兰人家里的冰箱基本都空了大半,超市里的冷藏货早就被抢得差不多了,老板们也没办法,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肉和牛奶变质,要么降价甩卖,要么转移到有备用发电机的仓库,可那样的仓库在现在的乌克兰,真是少得可怜。 比普通家庭更急的是医院。通知发出来的当天下午,基辅市中心医院的电工师傅们就没敢合眼,挨个检查备用发电机。谁都知道,ICU里的呼吸机、手术台的无影灯,哪一样离得开电? 虽然官方说会优先保障医疗设施,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之前就出过报告,说乌克兰30%的医疗设施都得限电,有些医院的发电机还是临时凑的,油都得省着用。有医生私下说,现在做手术都得掐着时间,得先跟电力公司确认这俩小时不会停电,不然开着刀突然黑灯,后果想都不敢想。 上班族的日子也不好过。远程办公的人得提前算好自己家的停电时段,把工作都堆在有电的时候做,电脑全程插着移动电源,生怕突然断电丢了文件。 跑业务的更惨,地铁因为停电缩短了运营时间,有些线路干脆直接停运,公交车也得看运气,有时候等半小时都不见一辆。哈尔科夫有个做销售的小伙子说,昨天为了见个客户,硬生生在寒风里走了四公里,手机没电导航都用不了,全靠问路人。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么折腾根本不是电力公司想折腾,是实在没辙了。打了这么久,电力设施早就千疮百孔了,联合国的报告里写着,乌克兰45%的高压变压器都被打坏了,有些修好了又被盯上,反复折腾下来,发电能力已经降到了战前的一半都不到。 偏偏冬天又是用电高峰,供暖、照明、取暖,哪样都得用电,这么大的缺口,除了轮换停电,真没别的办法能避免整个电网崩溃。电力公司的人也委屈,说每天都要盯着发电数据和线路状态,有时候发电厂突然恢复点出力,就得赶紧调整停电名单,生怕哪个环节出问题引发更大的事故。 社区里倒是多了些互助的暖意。年轻人会帮着老人扛木柴,家里有小型发电机的,会让邻居过来充个手机、烧壶热水。有些志愿者还组织了集中供暖点,把社区活动中心改成临时避难所,生起大炉子,让大家能过来暖和暖和。 基辅有个社区的居民自发建了个微信群,谁家里有电了就在群里说一声,谁家有急事需要用电也可以求助,昨天就有个孕妇要做胎心监护,群里立马有人说自家刚好有电,让她赶紧过去。 不过说归说,暖意终究抵不过刺骨的寒冷和没完没了的停电。有老人看着窗外漆黑的街道叹气,说活了一辈子,从没见过这么难的冬天。孩子们也没法正常上课,学校因为停电要么停课,要么把课程改成半天,还得提前通知家长哪天哪个时段有电。 小餐馆和理发店更是成片歇业,没电能做饭、没法吹头发,开门也是亏本,老板们只能在门口贴张告示,写着“来电再营业”,至于什么时候来电,谁也说不准。 现在乌克兰人见面聊的最多的,就是“你家今天停了几波”“囤的蜡烛够不够用”。有人调侃说现在最值钱的不是钱,是发电机和木柴,市场上稍微好点的发电机都被炒到了天价,还得靠抢。 可即便这样,大家也没真的绝望,就像去年冬天那样,虽然嘴上抱怨着,手里却没闲着,要么修修补补自家的取暖设备,要么帮着邻居搭把手。毕竟日子还得过,再冷的冬天也总会过去,只是谁都不知道,这个冬天还要熬多久,下一次停电又会在什么时候突然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