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上海,女子在办公室同事群里,八卦领导是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结果被人转发。领导得知后,当众把聊天记录,在公司大会上宣读。事后,公司以女子散布谣言,诽谤他人,损害公司声誉为由,直接将她开除。女子大喊冤枉:八卦领导私生活的话题不是我提的,我不过是搭了几句闲话,被公司开除,罪不至此!于是女子将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10万。法院这样判了! 在如今的职场,微信群几乎成了打工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一些小圈子里,大家可以放松心情,讨论工作中不开心的事,或者吐槽那些令人生气的事。 刘女士正是这样一个“八卦女”,她和部门里的十几个女同事,建立了一个私密微信群,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做“延误小仙女们”。 名字虽轻松,群里的话题基本都与工作中的不满和烦恼挂钩,比如老板临时加班任务、公司福利不理想、报销程序繁琐等问题。 时间久了,群里的气氛逐渐从单纯的工作吐槽,变成了更多私密的闲聊,有些时候,大家甚至开始讨论起领导的私生活,甚至有玩笑调侃领导的家庭关系,其中不乏一些带有性别色彩的言辞。 刘女士并不是第一个聊这些话题的人,但在群里越来越轻松的气氛中,她也没能完全保持冷静,随口编了一句领导节俭的态度,并说了几个关于“彩旗飘飘”的玩笑。 谁曾想,这些原本仅限于十几个人知晓的私人话题,竟被“内鬼”悄悄地截图转发了出去,没过多久,刘女士所参与的这些对领导不太尊重的言论,被送到了领导的面前。 领导看到这些内容后,没有选择私下与刘女士沟通,也没有按照公司规定采取正式的投诉流程,而是选择了最极端、最公开的方式。 他在公司的全体员工大会上,公开逐字逐句地朗读了这些聊天记录,这一操作无疑让原本属于私密空间的聊天内容,变成了全公司员工的“公开丑闻”。 整个会场安静到极点,所有人都聚焦在这一场情绪化的公开“审判”上,刘女士的私人言论被无限放大,几百名员工都成为了目击者。 而随后的公司处理也十分迅速且严厉,人力资源部门以散布谣言、诽谤管理人员、严重违纪为由,给刘女士下了“最后通牒”——解雇她,并且不给任何形式的赔偿。 这一决定,让刘女士感觉自己被冤枉,她承认自己在群里说了不该说的话,但她并没有故意去公开传播这些话,尽管她的第一次劳动仲裁未能胜诉,但她并没有放弃,最终将案件打到了法院。 法院的裁定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法官认为,刘女士和她的同事们所讨论的群聊,本质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不同于公开平台,因此她的言论虽然不合适,但不具备故意损害他人名誉的恶意。 真正让这个事件失控、并且引发广泛传播的,正是领导的情绪化行为,法官指出,领导不应该通过大会上的公开“处刑”来回应私密聊天,正是这种做法把办公室八卦推向了全公司,甚至外界的关注。 最终,法院判定公司的解雇行为属于违法,刘女士应获得赔偿,公司被判支付给她超过10万元的赔偿金。 这一判决不仅保护了刘女士的权益,也给职场管理者上了一课:作为一个管理者,滥用权力、情绪化的惩罚行为往往适得其反,不仅会导致公司内部的不满,还可能造成更大的法律风险。 信息来源: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