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日本提出“历史上没有外军在日本本岛登陆并占领过”这个观点,作为自己底气

官芊芊 2025-11-20 12:09:43

果不其然,日本提出“历史上没有外军在日本本岛登陆并占领过”这个观点,作为自己底气的象征,但日本的“底气”,其实远不止易守难攻那么简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日本又抛出一个老掉牙的观点:“历史上没有外军在日本本岛登陆并占领过。”听起来挺自信,是吧?好像日本就是天生的“坚不可摧”,别人根本碰不到本土。   但站在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说法不仅是自我吹嘘,甚至带着点厚颜无耻的狡辩味——日本把自己的“幸运”和历史经验硬生生包装成“底气”,殊不知背后隐藏的是一连串的侥幸、偶然和现实的无奈。   先从最早的历史说起。1274年和1281年,元朝忽必烈两次派出庞大的舰队远征日本。当时日本的武士们确实拼命抵抗,但真正让元军败退的,竟然是天降台风——日本人后来还美化称之为“神风”。   想想看,依靠一场自然灾害,就把自己说成“坚不可摧”,这可真是把幸运当实力的典型。要知道,如果换作任何一个其他国家,台风再大也挡不住真正组织严密、装备精良的军队——元军如果遇到好天气,登陆日本本岛根本不是幻想。   可日本偏偏把这种侥幸包装成民族精神,好像历史上从来没有人敢碰它们的本土,这种逻辑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近代史上,日本的所谓“底气”继续被夸大。甲午战争中,日本击败了清朝,但这场胜利的前提是清朝腐败无能、制度落后,而日本不过是在现代化建设上稍微领先一步。   日俄战争中,日本全歼俄国远东舰队,这看起来威风凛凛,但事实上俄罗斯在远东的力量早已因国内局势被拖垮,日本所做的,只是抓住机会,完成了一次区域性胜利。日本把这些有限的胜利当作“无敌底气”,仿佛全世界都无法触碰本土,这种自我膨胀实在有点滑稽。   二战期间,更是笑话百出的地方。美军占领了日本周边离岛,完全掌握了本土登陆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但日本却拼命吹嘘“美军不敢登陆本土”,理由是日军全民动员、伤亡巨大。   问题是,美国放弃登陆日本本土并非因为日军多厉害,而是因为核武器出现了——一颗原子弹就能让你直接投降,哪还轮得到什么“顽强防守”?   日本把自己被核武器击垮的事实硬生生包装成“底气十足”,这算什么逻辑?这就像有人被雷劈了,却说自己是神灵保护的——荒唐至极。   不仅如此,日本还经常把自己现代军事建设夸大成“无懈可击”。明治维新之后,他们强化海军,修建炮台,发展联合舰队,战后又建立自卫队,与美国结盟,发展高端战机、防空反潜系统。   听上去很厉害,但仔细一看,日本的所谓防御更多依赖的是美国的安全保护伞——换句话说,没有美国撑腰,他们连基本的远程投送能力都没有,根本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自卫能力。   这种依赖外力来支撑自己“底气”的行为,却偏偏拿出来对外吹嘘,实在有点滑稽。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甚至把“神国思想”也算作一种防御力量。全民心理防线、文化认同感,这种东西固然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但它能挡子弹吗?能抵御导弹吗?不能。   这就好比一个人把安全帽戴在脑袋上就以为能挡住刀枪,把心理安慰当作军事硬实力,实在是笑死人。日本把文化心理当作“底气”,然后再对外宣称本土不可攻克,这种自我膨胀和讽刺意味,真的一点都不含糊。   所以,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日本这套“底气说”,完全是自我吹嘘加侥幸心理的混合体。它把历史上的天灾、他国的失败、现代防御的依赖关系,以及核武器投降的事实统统包装成一种不可侵犯的神话,好像日本本土天然坚不可摧一样。   问题是,这种说法不仅缺乏历史逻辑,更掩盖了日本自身的现实困境:岛国固然有天然屏障,但历史证明,凡事都有可能突破;所谓现代防御体系,也离不开外部依赖;所谓心理防线,也抵不过现实战争的残酷。   而更讽刺的是,日本在不断吹嘘自己“本土无敌”的同时,却从未正视自己侵略历史的教训。   元军失败、甲午胜利、日俄战争、二战——这些历史事实如果认真反思,应该提醒他们的是防御和侵略的边界,而不是让他们用“无人敢登陆本土”的说法来掩盖战争罪行和现实的侥幸。   换句话说,日本的这种自我膨胀,只能暴露出它对现实的无知和对历史的任性解读,而非真正的战略底气。   实际上,中国历来对历史有清醒认识。无论是元朝出征日本,还是清末甲午战争,日本的所谓“本土无敌”,在中国历史面前都显得非常有限。   中国既有深厚历史眼光,也有现实战略眼光——历史从来不是用来吹嘘的工具,而是用来警醒和借鉴的。   日本却偏偏把侥幸、有限胜利和外部依赖,包装成一种民族神话,这种做法既荒谬,又让人感到讽刺。

0 阅读:0
官芊芊

官芊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