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来了! 日本发布在华日本人最新统计 日本外务省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在华日侨人数为9.75万,较2012年的15.03万减少35%,创下新低。而在华日资企业数量也在悄然减少,从2019年的33341家下降至2022年的31060家,减少约2281家。这些变化,常常被解读为日本"逃离中国"的证据。 这些变化真的意味着日本企业和侨民正在中国"逃离"吗? 据《2024年版在外侨属基本情况统计》显示,在华日侨人数从2012年的15.03万人下降至2024年的9.75万人,减少35%,创下新低。在华日资企业数量也在悄然减少,从2019年的33341家下降至2022年的31060家,减少约2281家。这些变化,被不少人解读为"日本逃离中国"的有力证据。 这些变化真的意味着日本企业和侨民正在中国"逃离"吗?其实不然。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人力成本上升导致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力成本的上升,很多从事劳动密集型生产的外资企业,特别是日资企业,纷纷选择撤离中国,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比如东南亚等地。这并不意味着中日两国没有合作空间,也并不意味着日本企业和侨民在华"逃离"定居的证据。 相反,中日两国在高端制造业等领域依然有广泛的合作空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24年中日货物贸易总额仍高达3083亿美元,双方贸易关系依然紧密。与此同时,中日民间交流也十分活跃。每年都有3.5万日本人参加汉语考试。在华拥有法人或生产基地的日企较2022年净增328家。 日企"撤离"中国的真相:不是逃离,是升级。低端制造业确实在走,但高端合作在加强。这就像一个人从打工仔变成合伙人,表面上看"人少了",实际上关系更紧密了。中日经贸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恰恰说明中国在产业链上的地位在提升,这是好事不是坏事。 这些都表明,日企并非"全面撤离",而是"因势利导"的调整布局;这也表明,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合作仍然能够实现互利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