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曝出重磅:首批约6吨北海道扇贝已经运往中国!可真正让人好奇的是——是谁在买日本海鲜?一查才发现,竟是日本在中国设立的公司出手的。 2011 年那场大地震,把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掀了个底朝天,辐射水像脱缰的野马般往外涌。日本就这么把废水存了十几年,堆到两百多万吨时。 2023 年夏天突然宣布要排进海里,说加了稀释剂很安全,国际原子能机构也给了份背书报告。可中国当即下了禁令,8 月起全面暂停日本海鲜进口,毕竟食品安全容不得半点赌。 禁令一下,日本海鲜对华出口直接断了档。单说扇贝,中国市场占了日本出口量的半壁江山,北海道渔民瞬间没了生计,只能转头找美国和东南亚救急。 美国甚至帮着建了条绕行中国的供应链,把日本扇贝运过去剥壳加工,再转卖其他国家,即便这样,两年下来日本渔业损失还是超过百亿。 转机出在今年春天,中日谈妥了逐步放开进口的协议,但福岛及周边九个县的海鲜依旧一刀切禁止。北海道不在禁区名单里,这才有了 11 月 5 日那批扇贝的启程。5 天后,日本农林水产大臣铃木宪和特意开记者会造势,说这是贸易缓和的信号,紧接着又计划把海参也送进中国市场。 可买家身份一曝光,更热闹了。挖到底才知道,下单的是苏州一家叫令合的公司,表面是中国注册,背后全是日本资金,说白了就是日本企业早埋下的 “桥头堡”。 这些在华子公司早就在上海、青岛建了仓储加工基地,熟悉中国的检测规则,从母公司拿货后加工成扇贝柱、裙边,再卖给日料店和电商,完美绕开了直接销售的争议。 这操作让网友吵翻了天,担心的全是核污染的隐形风险。毕竟海水是流动的,北海道再远也跟福岛海域连着,去年夏天日本自己都测出福岛港的黑鲈鱼铯含量超标 180 倍。韩国那边更夸张,福岛废水一排,民众直接抵制海鲜,哪怕政府说检测没超标,市场销量还是跌了六成。 更让人揪心的是以前的教训,獐子岛早年间就被曝光从日本进扇贝,加工后贴国产标签卖,后来干脆不养鱼,专做日本海鲜的加工代购。 现在即便有检测流程,日本那边要出原产地证明、标捕捞海域,中国海关还要抽样查辐射,但抽样总有漏网的可能,企业要是动了歪心思,普通消费者根本分不清标签上的 “国产” 是不是掺了假。 日本渔业拼命公关,说自家海鲜比国际标准还安全,可数据再好看,信任崩了就难补。大家怕的不是一次检测,是辐射在身体里慢慢积累的风险。这事也戳出了国产海鲜的痛点,工业废水、重金属问题让消费者信心不足,才给了进口海鲜可乘之机。 6 吨扇贝只是开始,日本还想把鲭鱼、金枪鱼都送回来。贸易缓和是好事,但餐桌安全才是底线。毕竟不管是企业赚钱还是政策调整,都不能让老百姓的健康成了赌注。 日本若真想重建信任,光靠几张检测报告远远不够,停止核污染水排海才是唯一正道。在这场长达30年的核污染持久战中,我们不必过度恐慌,但必须保持警惕——毕竟,没人愿意拿家人的健康赌未来。 信源:凤凰卫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