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评价高市早苗“既然生了就要养”,这个表态非常滑稽,表明他对高市

士气沉沉 2025-11-20 15:24:30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评价高市早苗“既然生了就要养”,这个表态非常滑稽,表明他对高市早苗不满意,但又不忍放弃。 根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11月19日在东京大学发表演讲,当有人问他如何评价高市早苗政府时,麻生太郎说:“关于高市早苗政权,我们既然生了就要养。” 麻生太郎的表态被媒体爆出后,很快引起了不同的解读。我们要想理解这句话,首先得了解麻生太郎与高市早苗的关系。麻生与高市二人都来自自民党,二人是政治盟友。高市早苗能成为自民党党首,多亏了麻生太郎带领他身后“麻生派”的43名议员的支持。这就是为什么麻生太郎会说出“既然生了”的话。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市政权是他培养和支持的。 “生了”,这个词用得极为传神。高市早苗之所以能站上自民党总裁竞选的舞台,甚至一度被视为热门人选,麻生太郎和他背后的“麻生派”功不可没。 在当时的选战中,麻生派倾巢而出,手握的四十多张选票成为了高市早苗最坚实的后盾。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支持,更像是一场政治投资,甚至是一次政治“催生”。 麻生太郎作为自民党的元老级人物,深谙派系政治的运作法则。他选择高市早苗,看中的是她的保守立场和潜在的政治能量,试图通过扶持她来巩固自身派系在党内的影响力。 所以,当麻生说出“生了”这两个字时,他实际上是在强调一种缔造者的身份,高市政权的诞生,他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关键的接生婆。 然而,政治从来不是简单的播种与收获,接下来的“养”字,才道尽了其中的辛酸与无奈。养育一个孩子,意味着要为他的一切负责,无论是荣耀还是麻烦。 高市早苗以其鲜明的鹰派风格和强硬的历史修正主义言论而闻名,这种特质为她吸引了大量保守派支持者,但同时也让她成为了党内温和派和国际社会眼中的“麻烦制造者”。她的一些激进言论,时常需要党内其他大佬出面“灭火”,进行善后。 麻生太郎作为她的政治“父亲”,自然也承担起了这份“养育”的责任。这份责任,既包括在关键时刻为她站台辩护,也包括在必要时敲打约束,防止她跑偏得太远而拖累整个党派。 这份“养”的滋味,恐怕只有麻生自己才能体会,既有看到自己扶持的政治新星冉冉升起的欣慰,更有对其难以掌控的未来的深深忧虑。 麻生太郎的这番表态,也完全符合他一贯的“大嘴”风格。这位政坛老将向来以口无遮拦、语出惊人著称,他的许多言论看似是即兴的“失言”,但往往在引发争议后,人们才发现其中蕴含着精准的政治盘算。 这次选择“生了就要养”这样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比喻,而不是用官方辞令来回应,本身就是一种高明的沟通策略。它巧妙地绕开了直接的政治站队,用一种看似私人的、情感化的口吻,向外界传递了复杂的信号:我对高市早苗有责任,但我对她的表现并非完全满意。 这种模糊的表达,既维系了派系内部的团结,不至于公开决裂,又向党内外释放了一种微妙的距离感,为自己预留了充足的政治回旋空间。 这句看似滑稽的评价,实际上是日本自民党派系政治生态的一个生动缩影。在这个以人脉和忠诚为基础的政治世界里,政治盟友的关系有时就像一个大家庭。 前辈提携后辈,派系领袖栽培自己的“孩子”,期待他们未来能够反哺派系,巩固权力。但这种“父子关系”也充满了风险,一旦“孩子”成长得不如预期,或者过于叛逆,“父亲”的声誉和政治资本也会随之受损。 麻生太郎现在面临的正是这样的困境,他无法轻易“放弃”高市早苗,因为那等于承认自己当初的“生育”决策是错误的,这会严重损害他作为派系领袖的威信。他只能选择继续“养”下去,尽最大努力去引导和修正,希望能将这个“孩子”培养成材。 麻生太郎的这句感叹,就这样在轻松幽默的表象下,承载了沉甸甸的政治现实。它让我们窥见了权力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交易、责任与算计。 在复杂的政治博弈中,麻生太郎是真的感到无奈,还是在用这种方式进行更高明的政治操控?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0 阅读:78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