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其实俄罗斯不是放着几十万正规军不用,而是俄乌这仗打久了,早就成了烧钱又耗人的大坑,用雇佣兵是更实在的选择。 俄罗斯正规军的兵力数字看着唬人,实际能派去乌克兰的没那么多。俄罗斯陆军名义上有四十多万兵力,但里面掺杂着大量义务兵。俄罗斯法律有明确规定,义务兵不能被派往国外参与作战行动,这是硬性红线。 真正符合出国作战条件的只有合同兵,而这类兵力满打满算还不到二十万。当前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的作战兵力已经接近七十万,单靠合同兵根本填不上这么大的战场缺口,雇佣兵恰好能补上这个窟窿。 就算抛开法律限制,钱的问题也绕不开。养正规军打硬仗的成本高得吓人。2023年普京签署的法令里明确,在乌克兰阵亡的正规军士兵家属,能拿到七百多万卢布的抚恤金,后来又追加到一千二百多万卢布。 这个数字换算成人民币快一百万,对持续失血的俄罗斯经济来说压力巨大。雇佣兵的成本就划算多了,瓦格纳集团给雇佣兵的月薪大概二十四万卢布,就算加上保险等费用,一年开销也远低于一名阵亡正规军的抚恤金。俄罗斯政府算过这笔账,长期作战用雇佣兵更能省着钱花。 钱的账算得过来,战斗力也得跟上。俄乌战场多是城市巷战和拉锯战,特别需要有实战经验的老兵。俄罗斯正规军里不少士兵是新兵,训练时间短,没经历过真刀真枪的考验。 雇佣兵就不一样了,这些人大多是退伍的特种兵,或是在其他战场摸爬滚打过的老兵。他们不用花几个月时间搞基础训练,拎着装备就能上战场,战术调整还特别灵活。像巴赫穆特这种惨烈的攻坚战,很多时候都是瓦格纳雇佣兵当主力,正规军只负责后方炮火支援,就是看中了他们的实战能力。 接着要考虑的是国内的社会情绪,现在的俄罗斯民众对战争伤亡的容忍度,早就不是二战时期的样子了。正规军士兵大多是本土公民,一旦出现大规模阵亡,家属很容易聚集抗议,进而引发反战情绪,影响国内稳定。 雇佣兵的组成就复杂多了,有来自中亚的,有来自非洲的,甚至还有不少是俄罗斯国内的刑满释放人员。他们的伤亡不会像正规军那样触动民众神经,家属也早有“高风险换高报酬”的心理准备,不会轻易找政府讨说法。 俄罗斯政府用雇佣兵,等于给国内舆论上了一层保险。这些人不算正式军人,他们的伤亡数据不用公开统计,也不用官方出面安抚。就算战场损失惨重,俄罗斯政府也能避免直接面对民众的质疑。这种方式虽然看着冷酷,却能让战争持续下去而不引发内部动荡。 现在的俄罗斯正规军,更多承担着战略威慑和重要防线的驻守任务。他们要守着广阔的边境线,还要保留核心战力应对其他潜在威胁,不能全砸在乌克兰战场。 雇佣兵成了这场消耗战里的“性价比之选”,既解决了兵力不足的问题,又控制了成本和舆论风险。这不是俄罗斯不想用正规军,而是现实逼得他们必须做出更务实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