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已正式签署一项法案,规定对任何继续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的国家,可征收高达 500%的关税 来源:乐语财经 特朗普签署“贸易核弹”:500%关税剑指中国印度,全球贸易秩序临大考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堪称“经济核弹”的制裁法案,授权对继续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的国家征收最高500%的关税。 这项由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提出的法案,明确指向购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铀等战略资源的国家,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大国首当其冲。 格雷厄姆参议员直言不讳地指出:“印度和中国购买了俄罗斯70%的石油,如果你们从俄罗斯购买商品却不帮助乌克兰,那么你们的商品在出口到美国时将被征收500%的关税。 ” 这一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对俄制裁策略发生重大转变。 此前特朗普曾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到北约秘书长吕特时威胁,如果俄罗斯未在50天内同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美国将对俄征收“非常严厉”的关税。 而今法案正式签署,将关税威胁变成了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展现出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进一步孤立俄罗斯的决心。 法案背后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根据格雷厄姆透露,该法案已获得参议院84名议员的支持,展现了罕见的两党共识。 不仅对俄罗斯官员和公司实施严厉制裁,更创新性地引入了针对第三国的“二级关税”机制。 这意味着,不仅与俄罗斯做生意的企业会受影响,连那些与俄罗斯保持贸易关系的国家也将面临惩罚性关税。 印度和中国作为俄罗斯能源的最大买家,自然成为这项法案的主要目标。 数据显示,印度与俄罗斯的双边贸易在2024-25财年达到68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远高于疫情前的101亿美元。 这一数字的巨大增长主要源于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 如果500%的关税正式实施,印度这一蓬勃发展的贸易关系将遭受重创。 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本人对这项法案的态度似乎存在矛盾。 尽管他最终签署了法案,但此前曾表达过保留意见。 特朗普曾指出法案“存在严重缺陷”,特别是损害了美国行政部门在对外谈判交涉方面的权威,降低了总统为美国争取利益时的“灵活性”。 白宫甚至曾试图说服格雷厄姆修改法案,将强制性的“必须”改为更具灵活性的“可以”,以使这些制裁措施成为可选而非强制。 这种矛盾态度揭示了特朗普政府面临的两难处境:一方面需要展现对俄罗斯的强硬姿态,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完全切断与俄罗斯的外交接触空间。 正如美国前助理财政部长保罗·罗伯茨所言:“美国的军事和安全综合体希望继续这场对他们有利的冲突。 ”特朗普在竞选时声称能在“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的豪言,与现实中不断升级的制裁措施形成了鲜明对比。 法案中的豁免条款为特朗普政府留下了一定的灵活操作空间。 根据规定,美国总统有权豁免特定国家免受制裁,这位外交谈判留下了余地。 然而,这种豁免能否真正落实,仍取决于各方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变化。 欧盟国家对这一法案同样心存忧虑。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曾警告,美国之前的对俄制裁会影响欧盟能源安全方面的利益。 德国等欧洲国家担心该法案将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可能干扰欧盟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项目。 俄罗斯方面对此作出了强烈反应。 在法案签署前,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就曾指出,美国制裁相当于向俄发动“全面贸易战”,并表示制裁法案让俄美关系改善的希望彻底破灭。 俄罗斯已采取反制措施,要求美方裁减700多名驻俄外交人员。 这项法案的签署也引发了关于美国贸易政策走向的深入讨论。 罗伯茨指出:“特朗普正把美国变成一个不可靠的贸易伙伴。 ”通过实施这种极具攻击性的“二级关税”工具,美国可能重塑全球贸易规则,迫使各国在美俄之间选边站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特朗普政府不断加码对俄制裁,美俄双边贸易额却在持续萎缩。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数据显示,2024年美俄货物贸易总额约35亿美元,较2023年大幅下降。 这使得500%的关税威胁在实际经济影响上可能如英国广播公司分析所指出的:相较俄罗斯经济体量而言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 随着这项法案的签署,美国不仅开启了对俄罗斯制裁的新阶段,更将国际贸易规则推向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境地。 中国、印度等国家面临的不仅是高额关税的威胁,更是如何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重构中维护自身利益的战略抉择。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