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到底!”近日,广东深圳,一女子在家突然大出血,老公焦急的叫了救护车,不料,

文史小将 2025-11-21 01:01:17

“严查到底!”近日,广东深圳,一女子在家突然大出血,老公焦急的叫了救护车,不料,对方却表示找不到地方,男子只能抱着妻子到小区门口等,没想到,赶来的护士却十分散漫,站在一旁无动于衷!网友:这是拿生命当儿戏。 11月18日,深圳的气温已经凉了下来,盛先生的妻子突然出现严重出血。 她才做了剖腹产半个月,大出血对这类产妇来说是极其危险的情况,从开始到休克可能只需要几分钟。 按理说,只要救护车来了,就是抢救争分夺秒的开始,可现实却偏偏演成了一幕让人心里发凉的场面。 监控里能看到,救护车到了小区门口,警灯亮着,可车上下来的人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紧迫感。 那位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步伐不紧不慢,像是在处理一件普通的小事,而不是面对一个随时会失去意识的产妇。车门也只是拉开了一半,另一名工作人员站在旁边,没有主动帮忙,甚至连多看一眼都显得有些勉强。 盛先生抱着妻子跌跌撞撞地赶到车前,情绪已经近乎崩溃,还得开口请求:“能不能帮忙把门拉开?她大出血!”那一刻对他来说时间是静止的,对妻子来说每一道动作都在拉扯伤口,但救援的节奏却完全不像发生在危急时刻。 而在此之前,电话里的情况更让人无奈。 盛先生不停催促救护车快点,但司机却反复问路,说找不到大门,导航不准。 一个并不复杂的老小区,一个经常需要跑急救任务的区域,竟成了让救护车原地打转的难题。 司机对周边路况的不熟悉、对导航的完全依赖,让这辆本应“最快速度赶到患者身边”的车硬生生慢了下来。 眼看指望不上,盛先生开始自己处理。他咬着牙把妻子抱下楼,裹着毯子抵挡寒风,两个人从楼道一点点挪向小区门口。 那不是简单的体力活,而是家属在急救缺位时做出的唯一选择。 他心里很清楚,妻子的时间并不多,任何拖延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事情曝光后,舆论迅速发酵。 医院当天晚上就有人上门,手里提着果篮,例行地表达歉意,说会处理、会整改。 流程走得很快,可给人的感觉却仍然是“按部就班”。 盛先生没有接果篮,只问:“如果她今天没挺过去,这些还有意义吗?”这句话把所有的形式化道歉都推得无处落脚,也戳中了许多正在看视频的人心里的痛点。 这不是简单的服务问题,也不是态度不好,而是职业要求被忽视了。产后大出血有多致命,妇产科的人都心里有数,急救人员更该做到心里有杆秤。 多提前一分钟处理,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而那天浪费的每一秒,都不是小事。 类似情况其实并不少见。有些司机过度依赖导航,对辖区的复杂道路不够熟悉;有些医护认为“到了车上就算安全了”,设备和流程在现场变得松散。我们能理解急救一线的压力和辛苦,但既然身处这个岗位,就不能让疲劳、侥幸或习惯性懈怠成为理由。 当地卫健部门已经介入整顿,这无疑是及时的。但制度调整容易,真正困难的是让每一个参与急救的人都重新建立起对这份工作的责任感。人们在最无助的时候拨打120,是把最后的希望交出去。如果得到的回答是不紧不慢的脚步、机械的推诿、和一句句没有温度的道歉,那么信任就会被一次次消耗掉。 普通人没有能力在生死关头自救,所以才依赖急救系统。而急救系统里的人,必须明白他们的每一次应答都可能决定一个家庭的命运。所谓的“差不多”“应该没事”,在这种场景里往往意味着相反的结果。 希望以后每一次救护车的到来,都能真正做到尽力而为,而不是让患者和家属在寒夜里独自面对恐惧。生命确实经不起试错,一旦错过,谁都没有补救的机会。

0 阅读:1232

评论列表

红色感叹号

红色感叹号

1
2025-11-21 09:17

服务意识不够强,专业性有待提高。怕是些关系户,平常不努力提高自己技能,散漫惯了,像不像中国男足

用户10xxx33

用户10xxx33

2025-11-21 07:41

这种人不配当医护人员

夜风来袭 回复 11-21 09:06
如果换做这种医护人员的亲人,她们还会这样么。

猜你喜欢

文史小将

文史小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