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发布:“中国再次取代美国” 据德新社11月19日报道,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小张的社会 2025-11-21 11:15:35

德国发布:“中国再次取代美国” 据德新社11月19日报道,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再次取代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1月至9月,德中两国对外贸易额同比增长0.6%,达到1859亿欧元(约合2154亿美元)。   要说最关键的变量,还是来自美国那边的关税政策。特朗普政府回归后,对欧盟商品重新加征关税,大多数产品统一按 10% 征税,汽车、钢铝这些德国优势产业更是被加到 25% 的高税率。   这对以出口为命脉的德国来说,冲击实在太大了。前三季度德国与美国的贸易额同比下降 3.9%,仅 1847 亿欧元,比中德贸易额少了 12 亿欧元。   单看前八个月,德国对美出口就同比下降 7.4%,8 月份更是暴跌 23.5%,汽车、机械、化工这些传统强项产品的出口量大幅缩水。德国批发和外贸协会主席都直言,美国加征关税是导致对美出口下滑的关键原因,很多德国企业不得不缩减在美业务或推迟投资计划。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展现出的稳定性,成了德国贸易的重要支撑。虽然德国对华出口同比下降了 12.3%,但进口端的强劲增长补上了缺口。   前三季度德国自中国进口额达到 1245 亿欧元,同比增长 8.5%,电气设备、服装和机械都是增长最快的品类。这背后是中国产业升级带来的供给能力提升,也契合了德国的市场需求。   现在的中德贸易,早就不是五年前 “德国卖高端制造、中国卖轻工产品” 的老样子了,中国对德出口的光伏组件、电动汽车、锂电池这些绿色和数字经济产品,占比已经超过传统品类,成了出口主力。   德国要实现 2045 年碳中和的目标,正好急需这些清洁能源装备,中国的供给可以说来得正是时候。   更有意思的是,德国企业用实际行动投票,持续扩大对华投资。尽管德国政府和欧盟一直在呼吁企业降低对华依赖,但大企业们显然有自己的判断。   宝马在沈阳的电池项目投资超百亿元人民币,中国已经成了这家车企德国以外的研发核心;梅赛德斯 - 奔驰把战略峰会搬到北京,还专门为中国市场研发电动汽车;巴斯夫在广东的大型化工项目也已启用,CEO 直言中国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过去五年,宝马、巴斯夫、博世这些巨头的年均在华投资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三分之二的新投资都来自汽车业。这种投资热潮,恰恰说明中国市场不仅是销售目的地,更是产业合作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   德国经济的现状也让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近年来德国经济不太景气,2023 年 GDP 下降 0.3%,2024 年又下滑 0.2%,连续两年负增长。制造业订单减少、能源价格高企、基础设施投资不足,这些问题让德国经济增长乏力。   汽车产业作为支柱更是深陷危机,大众、保时捷、梅赛德斯 - 奔驰前三季度利润都大幅下滑,汽车行业一年内净减岗位约 5.15 万个。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带来的稳定贸易额和投资机会,无疑是德国经济的重要缓冲。   中德贸易的互补性在现在这个阶段显得格外珍贵。德国在精密制造、自动化、环保设备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正好匹配中国产业升级的需求;而中国完整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也为德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国驻德国大使邓洪波说得好,中德互利合作不是 “风险”,而是关系稳定的保障和开创未来的机遇。今年恰逢中欧建交 50 周年,这种贸易伙伴地位的回归,或许会成为两国深化合作的新起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中国重回第一,也反映出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刻调整。多极化趋势下,单一市场的依赖风险越来越明显,德国企业主动调整贸易结构,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正是适应时代变化的选择。   而中国能在这种调整中保持优势,靠的不是短期政策刺激,而是长期积累的产业实力、持续推进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始终坚持的互利共赢理念。这种实力和风范,让中国在全球贸易中越来越有话语权。   从数据上看,中德贸易还有不少可以挖掘的潜力,绿色技术、数字化转型、高科技制造这些领域,双方的合作空间还很大。不过,贸易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也需要双方共同维护开放包容的环境。   那么,你觉得中德贸易接下来会朝着哪些方向深化合作?绿色产业和高科技领域会不会成为新的合作增长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0
小张的社会

小张的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