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时,徐向前养了一只猴子,每当徐向前骑马跨枪,跃马狂奔时,那只猴子也蹲在马

易云的世界 2025-11-21 14:21:54

红军长征时,徐向前养了一只猴子,每当徐向前骑马跨枪,跃马狂奔时,那只猴子也蹲在马背上陪着他,这一道独特风景给战士们增添了许多乐趣。   这只猴子的来历其实并不复杂,1935年红军穿越贵州某片原始森林时,曾短暂驻扎在一个山坳里,那时士兵们每天都在密林中穿行,有时连个路都没有,只能靠劈柴开道。   某天早晨徐向前带着几个警卫员巡查营地,正好看到几只猴子在树上蹿来跳去,闹得不亦乐乎,一个年轻战士兴致来了,爬上树去追,没想到真让他逮住了一只年纪尚小的小猴子。   这小猴子毛色灰褐,眼神机灵,刚开始拼命挣扎,尖叫连连,但让人惊奇的是,当它被带到徐向前面前时,却突然安静下来,甚至还伸出手去摸了摸徐向前的裤脚。   那一刻大家都笑了,徐向前也笑了,他摸了摸小猴的头,随口说了一句:“就留下来吧,咱们队伍也需要点活气。”   就这样,这只猴子成了红军长征队伍中的“编外战士”。   最初这只小猴子只是跟在马车边上跑,或者被人抱着,但随着时间推移,它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通人性。   尤其是它对徐向前的坐骑格外亲近,经常趁没人注意,一下子窜到马背上,稳稳当当地坐着,有时马刚一动,它就紧紧抱住马鞍,像个小孩子似的抓牢不放,样子十几分的可爱。   后来为了不让它摔下来,警卫员还特意帮它做了一个小布带,绑在徐向前马鞍的一侧,每当徐向前骑上马,小猴子就会自己跳上去,稳稳蹲在他背后。   更绝的是,每当部队出发,小猴子似乎也知道要开始行动了,它会比谁都积极地跳上马背,还不忘摆出一副“准备出征”的架势。   有一次红军在翻越一座高山时,风雪交加,士兵们都冻得直打哆嗦,可就在这严酷环境下,小猴子依旧趴在徐向前背后,毛发被风吹得乱七八糟,却始终没有离开马背。   战士们看着这一幕,纷纷开玩笑说:“这猴子是真跟司令一条心,打哪儿都不掉队。”   长征之路异常艰苦,战士们吃不饱、穿不暖,每天都在生死线上挣扎,但正因为如此,任何一点轻松或者幽默,都会显得格外珍贵,这只猴子成了部队里最受欢迎的“明星”明星,不管走到哪儿,都有人逗它玩。   有战士甚至给它取了个外号,叫“老三”,说是“司令、马、猴子”三位一体,缺一不可,每次休息时,小猴子就会在战士们中间穿来穿去,跳上跳下,时不时从谁的包里掏出个干粮,又或者突然跳到某人头上,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更奇妙的是它似乎能感知气氛的变化,战前紧张时,它会安静地蹲在一旁,不吵不闹;战斗结束后,它又会欢快地跳跃、翻滚,像是在庆祝胜利,久而久之它仿佛成了红军士气的“晴雨表”,也成为战士们心中一个特殊的存在。   徐向前是个极具纪律性的人,也是著名的军事家,平日里严肃冷静,但只有在面对这只猴子时,他的表情才会柔和一些,有人悄悄说过:“看到司令跟猴子在一起的样子,才知道他也是个有趣的人。”   有一回部队突遇敌军袭击,需要快速转移,徐向前跨马上阵,枪挂在肩,正准备冲锋,只见那只猴子一个空翻跳上马背,熟练地蹲在他背后,像是早就知道要“出战”。战士们看着这一幕,不禁大笑:“猴子也要打仗啦!”   更让人动容的是,在一次紧急夜行中,猴子突然不见了,全队都在赶路,没人顾得上寻找,徐向前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神情异常凝重。   直到第二天清晨,猴子从树林里窜出来,跳上马背蹭了蹭他的后背,徐向前才轻轻松了口气,有人看到他摸了摸猴子的脑袋,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在说:“你这小家伙,还知道回来。”   至于这只猴子后来怎么样了,没有详细的历史记载,但有些老战士回忆说,它一直跟随徐向前走完了长征。   最后到达陕北后,由于环境艰苦,猴子可能被送到附近的村子里,或者在某次转移中走失了,但无论如何,它陪伴红军走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旅程,成为这支队伍中一个独特的存在。   在徐向前后来的回忆录中,并没有专门提到这只猴子,但一些知情人透露,徐帅在晚年偶尔聊起长征时,会突然笑着说一句:“那猴子,可真是个好同志。”   这只猴子的故事,看似轻松,实则也折射出红军队伍中的人性与温情。在那个血与火交织的年代,战士们需要的不只是武器和口号,更需要一点点生活的趣味和精神的慰藉。而这只小猴子,正好满足了这一点。   参考资料: 布衣元帅徐向前.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1-06-17]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