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印度商工部宣布,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聚酯变形纱发起反倾销调查。 这一调查由印度两家本土企业申请启动,分别是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和Wellknow Polyester Limited,二者均为印度聚酯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倾销调查期设定为15个月,从2024年4月1日持续至2025年6月30日。损害调查期跨度更大,覆盖2021-2022年、2022-2023年、2023-2024年三个完整年度,以及2024年4月至2025年6月的调查阶段。 聚酯变形纱是纺织行业的基础原料,弹性好、不易起皱,广泛用于服装、家纺和工业面料生产,日常穿的运动服、家里用的窗帘床单等都离不开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聚酯产品出口国,2024年全年聚酯类产品出口总量达1287万吨,占国内表需的14.7%。印度是中国聚酯产品的重要进口市场之一,2024年中国对印出口相关聚酯纱线 shipments较上年增长40%,出口价格因产业规模优势更具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一家专注该产品出口的外贸企业,2024年对印出口业务占全年营收的25%。调查消息公布后,印度客户陆续暂停未执行订单,导致厂里近400吨成品积压,生产线不得不调整开工节奏,部分车间实行轮岗制。 浙江另一家中小型纺织厂处境更严峻,其刚完成的一批印度订单备货已达90%,涉及货值280万元,客户却突然暂停合作。企业为缓解资金压力,只能将部分定制化产品调整规格后内销,利润空间压缩明显。 依我看,印度发起此次调查,核心是本土产业保护需求。2024年印度聚酯长丝纱市场总量约253.3万吨,本土产能虽能满足大部分需求,但中国产品的高性价比让其感受到竞争压力。近年来印度频繁对华纺织类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纺织品领域已成为贸易救济措施的重点领域。 对中国相关企业来说,应对压力不容忽视。反倾销调查流程漫长,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专业团队应诉,订单流失后,新市场开发需要时间周期。 目前国内已有12家相关企业组建联合应对小组,准备按流程提交应诉材料。不少企业也在加快市场多元化布局,转向东南亚、欧洲等地区拓展业务,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此次调查是中印纺织产业链竞争的一个缩影,后续进展将直接影响相关企业的出口布局,行业内对调查结果的关注度持续走高。 后续调查结果与应诉进展,将持续影响中印纺织领域的贸易格局,相关企业需做好风险防控与转型准备。是集中资源联合应诉硬刚到底,还是果断放弃印度市场转头开拓新赛道?你更支持中小企业选哪条路? 读者们,你们怎么看,评论区讨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