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首次实现F-22操控无人僚机,技术水平其实远远落后歼-20S 美国方面进行了一个有人驾驶飞机带领无人机的测试,声称这是空战领域的新进展,实际上这是通用原子公司自筹资金在内华达州沙漠组织的演练,动用了F-22战机和MQ-20“复仇者”无人机模拟空战场面,这项测试在10月21日实施,但直到11月19日迪拜航展期间才对外公布消息,美军没有参与其中也没有提供资金支持,完全属于企业自主行为。 飞行员驾驶F-22在高空飞行,还得低头看临时加装的平板电脑,用手指点击屏幕发送指令,这套设备和飞机操控系统完全分开,飞行员既要躲避导弹袭击,又要指挥无人机行动,实在忙不过来,就连美国媒体也承认这只是一个勉强能用的临时方案,根本达不到实战要求,专用的控制台至今没有研发出来,目前全靠触摸屏进行操作,听起来就很不靠谱。 MQ-20这款无人机,其实就是把原来的MQ-9“死神”换成喷气发动机,速度提升了一些,续航也更长了,但它本身没有隐身功能,雷达性能也比较一般,机动能力更是普通,原本是设计用来对付地面目标的,现在要它跟着F-22一起进入高威胁的空域作战,就像让扫地机器人上擂台打架一样,一旦真的开打,它很可能第一个被敌方锁定。 中国这边的情况就不同了,2024年11月空军76周年微电影《梦远》里首次展示了歼-20S双座型和攻击-11“玄龙”无人机共同飞行的画面,攻击-11采用全隐身设计,使用飞翼式布局,弹舱藏在机体内部,能够自主执行突防、侦察、干扰和打击任务,功能比MQ-20强得多,这不是简单摆拍,而是真实的编队飞行,说明这款无人机已经具备实战部署能力。 歼-20S的指挥方式和普通战机不一样,后座是任务官,负责指挥无人机、分配目标并协调电子战,前座飞行员只负责驾驶飞机,这个设计从开始就定下来了,不是后来改的,一架歼-20S可以带领多架攻击-11组成隐身编队,执行完任务就迅速分散,让敌人无法判断主攻方向。 美国现在还在用F-22这种老飞机撑场面,因为数量不多,升级余地还大,只能拿来当试验机用。F-35的双座型号到现在还没见着影子,六代机F-47最早也要到2028年才能第一次试飞。中国这边,歼-36双座隐身战机已经飞起来了,明显是用来带无人机协同作战的。2024年9月阅兵时,几种无人僚机的原型机都公开亮相,说明这个方向已经成了装备发展的主要路线。 技术路线差别很大,美国想在单座五代机上增加外挂设备,结果飞行员的负担变得更重了,中国从飞机设计阶段就把指挥中枢嵌入系统,数据传输、任务分配和职责管理都经过系统级重构,这不是简单更换软件的问题,而是整个作战模式的改变。 我琢磨着,这件事不只是飞机飞得快慢的问题,关键在于整个体系能不能撑得住,美国人现在还在修修补补,中国人已经在重新搭建系统了,那个F-22飞行员低头点平板的画面看起来有些滑稽,战场上可没时间让人慢慢操作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