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号开进加勒比海,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冲中国来的 当杰拉尔德·R·福特号航母战斗群驶入加勒比海的蔚蓝水域,五角大楼的官方声明依然冠冕堂皇地打着“禁毒”旗号。 但明眼人都清楚,这片距离委内瑞拉海岸线仅数百海里的水域,正在上演一场21世纪的炮舰外交。特朗普一边宣称不排除出兵委内瑞拉,一边又释放对话信号,这种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让人不禁想起上世纪美国在拉美地区屡试不爽的干预手段。 委内瑞拉这场危机表面看是马杜罗政府(图1)合法性争议引发的连锁反应,实则暗藏三重深层博弈。首当其冲的是能源争夺战。这个欧佩克成员国坐拥全球18%的石油探明储量,而美国近年来页岩油革命后正急需掌控全球能源定价权。 当中国在拉美的能源投资日益扩大,美国显然不愿坐视其在“后院”的影响力被蚕食。所谓打击贩毒不过是个便利的借口——连美国缉毒局的报告都承认委内瑞拉并非主要毒品来源地。 军事部署的时间线暴露了美国的真实意图。自8月起,八艘军舰、核潜艇和F-35战斗机陆续进驻加勒比海,直到最近派出最先进的航母打击群,这种逐步升级的军事存在根本不是单纯的禁毒行动所能解释。 尤其当白宫将所谓的“太阳卡特尔”列为恐怖组织,并直指马杜罗政府高层参与其中时,政权更迭的意图已昭然若揭。 《解放军日报》的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此举(图2)是要“控制加勒比海,确保拉丁美洲主要水道的安全,并迫使该地区国家在贸易和经济问题上做出让步”。 这恰恰揭露了第二个层面的博弈:规则制定权之争。 美国表面上在打击贩毒,实则是在向全世界展示它仍然有能力在自家后院执行“内部规则”。当白宫宣称不需要通过法院就能对涉嫌贩毒的船只发动攻击时,这种单边主义行动已经将国际法踩在脚下。 人权组织的谴责并非无的放矢。在公海上以缉毒之名实施军事打击,本质上就是法外处决。但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正试图将这种超越国际法的行为常态化。正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所言,这显然不仅仅是执法行动,而是典型的炮舰外交——用军事威慑达成政治和经济目的。 第三个博弈层面在于大国竞争格局的重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图3)表态直指问题核心: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干预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国家主权原则。 当委内瑞拉外长伊凡·吉尔得到中方“团结一致”的承诺时,这场危机已经超越美委双边关系,演变为中美在拉美影响力的较量。中国在拉美日益增长的贸易和投资,显然触动了美国的神经。 当前,局势的本质是单极霸权与多极化趋势的碰撞。美国试图通过军事手段维持其在西半球的绝对主导地位,而新兴力量则在现有国际法框架内寻求突破。 在这场博弈中,委内瑞拉的石油、拉美的贸易通道、国际法的解释权,都成了大国角逐的筹码。历史终将证明,炮舰外交的时代早已过去,任何试图通过军事威慑维持霸权的行为,只会加速多极化世界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