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确实没跑没跪没投降,但事实上,他对乌克兰造成的伤害,远大于任何人。如果2022的时候,他能保持清醒一点,不被欧美忽悠,又怎么胆敢去挑衅一个国力在自己20倍的军事强国呢。 2022年春天本是乌克兰止损的最佳时机,俄乌在伊斯坦布尔谈出的17页和平草案里,中立地位换安理会集体安全保障,俄语官方地位换民族矛盾缓和,东部地区公投定去向换领土争议降温,这些条款每一条都在给乌克兰留生路,可泽连斯基偏偏在最关键的节点踩了刹车。 踩刹车的直接推手就是西方的“画饼大师”们。2022年4月9日,英国首相约翰逊专程飞到基辅,当着泽连斯基的面拍胸脯保证军事和经济援助管够,话里话外都在暗示“现在签字就是认输,再扛扛就能赢”。 当时的泽连斯基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完全忘了掂量双方的实力差距——俄罗斯的GDP是乌克兰的20倍,军事预算是其10倍以上,光坦克数量就比乌克兰多5倍,这种硬刚本质上就是以卵击石。 他转身就把和平草案扔到一边,一门心思等着西方的“援助大礼包”,却没想想这些礼包从来都不是白给的。 最先被拖垮的是乌克兰的经济。2022年一年,乌克兰外债就飙升到132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从64.6%直接跳到89%。 到了2025年,情况更是惨不忍睹,哈尔科夫的拖拉机厂、第聂伯罗的冶金厂全被战火夷为平地,原本能出口创汇的粮食因为港口封锁烂在仓库,全国GDP比2021年缩水了近一半。 更讽刺的是,西方援助要么是二手武器,要么是附带矿产开采权的贷款,相当于泽连斯基用国家资源换来了暂时的“弹药续命”。 比经济崩溃更致命的是人口流失。根据世行数据,2021年乌克兰还有4429.86万常住人口,到2023年就只剩3773.28万,两年间近700万人逃离家园。 到2025年兵源彻底见底,之前18到60岁男性严禁出境的规定成了摆设,只能松口让18到22岁年轻人以“留学”名义出境,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实在凑不齐兵了。 基辅街头曾经随处可见的青年身影,如今只剩老人和孩子,超市收银员、公交司机全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整个国家的劳动力骨架都被抽空了。 西方的承诺在2025年彻底露了馅。特朗普上台后第一时间就暂停了所有对乌军事援助,不仅冻结了正在运输途中的武器,还公开表示“乌克兰该考虑让出部分地盘换和平”。 欧洲那边更是自身难保,能源价格涨了3倍,德国民众冬天只能烧木柴取暖,法国黄背心抗议活动卷土重来,之前承诺的援助金额直接砍了一半。 泽连斯基这时候才想起要谈判,可俄罗斯的条件早就今非昔比,从2022年的让步姿态变成要求永久中立、撤出四个地区,还要多让出两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丢了三个基辅的面积。 战场上的现实更让人绝望。2025年11月14日,俄军一次就动用430架无人机和18枚导弹袭击乌克兰,基辅数十栋居民楼被炸毁,阿塞拜疆大使馆都被导弹碎片波及,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的消息连国际媒体都懒得重点报道了。 而乌克兰的反击只能靠零星的无人机偷袭,结果还没飞到目标就被俄军防空系统击落大半。 2023年那场寄望于西方武器的大反攻,推进距离没超过10公里,却损失了200多辆主战坦克和上万名士兵,如今前线士兵连保暖的棉衣都凑不齐,所谓的“抵抗”早已变成徒劳的消耗。 泽连斯基总说自己在“捍卫国家尊严”,可尊严不能当饭吃,更换不回失去的生命和领土。现在的乌克兰,每三个家庭就有一个失去亲人,每五栋建筑就有一栋被炸毁,外债压得下一代都喘不过气。 当初要是他能不听约翰逊的忽悠,在和平协议上签个字,这些悲剧本可以避免。他确实没跑没跪,但这种把国家绑在大国博弈战车上的“强硬”,本质上是对人民不负责任。 乌克兰的遭遇已经说明,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承诺上,最终只会沦为别人的棋子,而买单的永远是普通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