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沈安娜给上级徐仲航寄了一封信,但徐仲航已经被捕,这封信落到敌人手中,

千浅挽星星 2025-11-21 22:04:26

1942年,沈安娜给上级徐仲航寄了一封信,但徐仲航已经被捕,这封信落到敌人手中,她解释:“我不是地下党员,写信是为了借钱!”   1942年的秋天,在重庆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办公室内,两个特务将一封信拍在了沈安娜的桌上,他们死死盯着她的脸,这封信的内容早已被他们反复咀嚼:孩子病重,速寄钱款。   收信人是正中书局的徐仲航,也是沈安娜苦苦等候的上线,在这之前,他们约定的接头地点已经连续三天空无一人,这条隐秘的联络线就像是突然被剪断的风筝线。   面对特务的逼问,沈安娜的心跳得像擂鼓,但面上却不得不演出一副莫名其妙的烦躁,这封看似家常的“催债信”,实则是她深思熟虑后的一招险棋。   由于不知道徐仲航究竟是因公出差还是遭遇不测,她只能主动“投石问路”,用借钱为由头试探虚实。   面对质问,她从抽屉深处翻出了一张旧借条,这是去年徐仲航回老家时,为了掩人耳目特意在众人面前找她“借”的一笔款子,同乡都能作证。   真正让特务不敢轻举妄动的,除了那张无法反驳的借条,还有沈安娜手中那张特殊的党证,党证上的入党介绍人那一栏,赫然写着“朱家骅”三个大字。   这张标注着“特”字的党证,本是为了让她在中央党部这个核心机要部门站稳脚跟而办的,谁能想到竟在这个节骨眼上震慑住了想邀功的打手。   那些人虽然怀疑徐仲航是异党,但在没有任何实锤证明沈安娜与其同谋的情况下,谁也不敢贸然得罪朱家骅的“心腹爱将”,只能悻悻离去。   沈安娜这头是有惊无险,但徐仲航在渣滓洞里却正在经历人间地狱,老虎凳、辣椒水、烧红的烙铁,甚至竹签子被一根根钉进指甲缝,敌人的酷刑轮番上阵。   但徐仲航的骨头比铁还硬,他一口咬定两人只有金钱往来,供词的时间地点与沈安娜所说的分毫不差。正是这位战友用血肉之躯的沉默,为沈安娜筑起了最后一道防线。   线虽然没断,但为了保护这枚深在敌人心脏的棋子,组织不得不切断了与沈安娜的一切联系,这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酷刑。在那失联的整整三年里,沈安娜依旧坐在蒋介石身旁的三四米处,凭借那一手每分钟200字的独门速记绝活,记录着最核心的机密。   白天,她是风光无限的御用速记员,蒋介石的任何战略部署都逃不过她的耳朵;到了深夜,这却是最痛苦的煎熬。   为了以防万一,连家中私藏的进步书籍也要全部烧毁,那段日子,她在近在咫尺的危机中,过着仿佛被全世界遗忘的生活。   直到1945年老上级再次敲开她的家门,这只断线的风筝才重新接上了线,14年的潜伏生涯,她在刀尖上行走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即便后来安然退休,那份深入骨髓的恐惧依然挥之不去。    

0 阅读:22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