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奇怪,二战的时候,日本人都没打下中国,怎么会去轰炸美军的珍珠港,难道日本没有一个明白人?答案很讽刺:日本海军大部分人都知道日本打不过美国佬。 说起来也挺滑稽的,明明在中国战场都陷进泥潭拔不出来,还敢主动去招惹美国这个庞然大物,外人看着觉得日本高层全是脑子发热的疯子,其实日本海军里的不少人比谁都清醒。 他们太清楚美国的实力了,那工业产能简直是碾压级别的,造军舰、飞机跟下饺子似的,自家这点家当看着唬人,真要是拖进持久战,用不了两年就得被耗干。 偷袭珍珠港的策划者心里都有数,甚至早就预言过,这一动手等于唤醒了一个怒不可遏的巨人,可即便如此,这仗还得打。 核心原因就一个:日本的资源快见底了。本身就是个没什么资源的岛国,打了这么多年仗,石油、橡胶这些硬货早就供不上了。 在中国这边,本来想速战速决,结果打了好几年也没拿下,反而被拖进了战略相持,沦陷区的资源刮不出来多少,还得不停往里面填兵力和物资,等于坐吃山空。 想往北打苏联碰碰运气,结果刚试探了一下就吃了大败仗,再也不敢提北上的事儿。剩下的路就只有南下抢南洋的地盘,那里有石油、有橡胶,都是打仗离不了的东西。 可南洋是英美那帮人的殖民地,想抢就得过美国海军这关,珍珠港里的太平洋舰队就是横在前面的最大障碍。 要是不先把这支部队打残,南下的时候后背随时可能挨一刀,到时候别说抢资源,能不能保住现有地盘都不好说。 所以日本海军才铤而走险,策划了这场偷袭。他们也不是真的想跟美国全面开战,没那个底气。真实的算盘是趁美军没防备,一次性把战列舰、机场炸个稀巴烂,让美国短期内没法在太平洋动手。 这样自己就能抓紧时间把南洋的资源抢到手,等美国缓过劲来,说不定已经手握足够的资源撑下去了。 而且当时德国在欧洲打得顺风顺水,日本还盼着德国能快点搞定苏联,到时候德日联手控制欧亚大陆,美国可能也就认栽了,不会再硬拼。 这哪是什么浪漫的武士冲锋,纯粹是被逼到墙角的无奈之举,说白了就是赌徒式的最后一博。偷袭确实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港里的战列舰沉的沉、伤的伤,美军死伤一大堆,表面看战果辉煌。 可偏偏最关键的航母那天没在港里,等于最该打的目标一个没捞着,这就为后来的翻盘留下了伏笔。 更要命的是,这一下彻底把美国给惹火了。本来美国国内对参战还意见不一,珍珠港被炸之后,全国瞬间拧成一股绳,工业机器全马力开动。 日本这边刚抢了南洋的油田,还没来得及好好消化,美国的舰队就杀过来了。后面的事儿就不用多说了,美国的军舰、飞机越打越多,日本这边则是打一艘少一艘,资源缺口越来越大,越打越被动。 日本海军一开始就知道这是场必输的赌局,但他们没别的选择。不打,等石油耗尽,在中国战场就得崩盘,到时候还是输,而且输得更惨。 打一把,说不定还能靠抢来的资源和德国的助攻搏出一条生路。只不过他们算漏了美国的工业爆发力,也高估了德国的进展,最后赌输了而已。 说到底,不是日本没有明白人,是明白人也没办法。战争机器一旦启动,又陷在资源陷阱里,想停都停不下来。只能闭着眼往前冲,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 珍珠港这一炸,看似主动出击,实则是绝望之下的最后挣扎,从动手的那一刻起,结局其实就已经注定了。

智能精灵
知道为什么二战后小日本经济会腾飞吗?抢了我们多少,中医药方、矿、黄金和白银、有什么资源抢什么,不给他美爹好处凭什么琉球就变成了冲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