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小学生对话已被网络烂梗 "占领": 被批评时:"那咋了"(满不在乎) 被询问作业:"包的"(没问题) 表达感谢:"栓 Q"(thank you 谐音) 面对困难:"受着呗"(无奈接受) 解释行为:"因为我善"(谐音 "善良") 这些源自短视频、直播间的用语,已从网络入侵现实,甚至出现在作文和试卷中,替代了正常表达越来越多小学生,不会好好说话了。
对他们来说,人生的真谛和宇宙的奥义,无非是三个字:那咋了。
为什么熬夜?“那咋了。” 为什么不好好上课?“那咋了。” 为什么老是重复同一句话?“那咋了。”
所有的问题和对话,全都能被一句慵懒随性的“那咋了”堵上。
他们像复读机一般疯狂传诵的语句,还有“包的”“栓Q”“受着呗”“因为我善”……
这些原本出自短视频、直播间的网络烂梗,开始不分场合、不分语境地出现在小学生的日常对话乃至书面表达之中。
在为新一代日渐退化的表达能力感到痛心之前,我们更应该追问: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话?他们为什么只能这样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