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长期在中国居住工作的美国教授说:以我对中国人的了解,高市早苗扬言台海冲突爆发

纸上点将 2025-11-22 23:49:50

一位长期在中国居住工作的美国教授说:以我对中国人的了解,高市早苗扬言台海冲突爆发,日本会出兵的言论中国人听了不但不会害怕,反而会很兴奋。恨不得这一天赶快到来,到那时中国连征兵都不需要,他们会全民皆兵,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高市早苗于2025年11月7日在国会答询时,直言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若涉及武力,日本将启动集体自卫机制。这番话迅速传开,东京股市旅游板块应声下挫,北京则通过多渠道抗议。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日本此举干涉内政,中方有能力应对任何外部干涉。短短几天,中国驻日大使馆发布安全提醒,民众赴日旅游订单锐减。这场争端源于日本对台海的敏感定位,高市早苗作为保守派代表,其言论延续了日本近年加强西南诸岛防务的基调。早在2024年,日本已修订防卫装备转移原则,向澳大利亚出售潜艇技术,间接加剧区域水下风险。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曾公开称72小时内可投送重装部队,与日本形成联动态势。这些动作让中日关系雪上加霜,中国视之为对主权的挑衅。国际观察家指出,高市早苗上任后,日本对华政策趋硬,台海议题成为试金石。北京的回应不限于外交,还延伸到经济领域,企业加速供应链本土化,减少对日依赖。这场风波虽未升级为实体冲突,却暴露了东北亚地缘格局的脆弱性。中国民众通过网络平台表达立场,帖子转发量激增,显示出集体警惕的强度。 美国汉学家约翰·哈里斯教授长期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他对这一事件的点评直击要害。哈里斯表示,以他对大陆民众的观察,高市早苗的出兵言论不会引发恐慌,反而激发强烈凝聚。教授指出,中国人视台海为家门口事,有十足底气应对,外来插手尤其是日本的举动,更触及历史底线。这种判断源于他二十余年的实地走访,从上海码头到成都街巷,他见证了民众在领土话题上的坚定态度。哈里斯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中国近年国防与社会动员的实际进展。台海议题在中国舆论中,一直是高敏感度领域,高市早苗的表态迅速登上热搜,评论区充斥对历史恩怨的回顾。教授强调,这种反应不是盲动,而是根植于现实实力与集体记忆的理性回应。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日方若武力介入,必遭迎头痛击,这不仅是官方立场,更是全民共识。哈里斯的观察提醒我们,外部挑衅往往适得其反,推动内部团结加深。在全球地缘博弈中,日本的介入意图虽有战略考量,却忽略了中国民众的民族情感深度。 中国在台海的底气,首先体现在国防实力的跃升。歼-20隐身战斗机从2017年服役至今,已形成全域部署,2025年央视公开的演习画面显示,它在超视距空战中一次锁定三目标,新型空空导弹与夜间加油能力,确保湾区制空优势。海军方面,航母编队常态化巡航相关海域,与轰-6K和运油-20协同,构建立体防御体系。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中,歼-20梯队掠过天安门,象征国防科技的持续突破。这些装备不是纸上数字,而是实战验证的保障。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直言,中方有足够能力应对外部军事介入,这背后是多年军工自主化的成果。日本的防务动作,如修订三原则允许装备出口,虽意在强化同盟,却难以撼动中国海空力量的均衡。近年来,中国军费投入注重质量提升,隐身技术与精确打击能力大幅领先区域对手。高市早苗的言论虽激化矛盾,但也凸显中国在自家门槛前的从容。国际智库报告显示,台海若生变,中国首岛链防御已固若金汤。 除了军事实力,中国的民族凝聚力是另一大支柱。这种全民动员传统,在多次危机中反复证明。2008年汶川地震,全国救援力量迅速集结,民众捐款超650亿元,献血队伍绵延数里,仅成都一地就接收15万毫升血液。2020年武汉疫情,4.2万医护人员跨省驰援,19个省份对口支援,社区志愿者与快递员织成后勤网,上亿人自觉居家配合。这些事例显示,中国无需强制征兵,就能实现高效响应。哈里斯教授正是基于此类观察,才断言台海危机来临,企业会捐建生产线,工人加班制造装备,青年踊跃参军,老人守牢社区。这种凝聚不是空谈,而是嵌入社会结构的基因。台海议题上,日本的介入言论只会强化这种效应,民众通过理性渠道表达不满,推动自主创新与爱国教育。高市早苗的表态虽有国内支持,却忽略了对手的软实力深度。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表现,已让世界见识这种动员效率。未来若有变局,这种全民合力将成关键变量,确保国家利益不受侵蚀。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