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发竟消费1.7万元?“天价理发”背后的消费陷阱需警惕 近日,一则“大学生小汪在一家理发店消费高达1.7万元”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次普通的剪发,为何最终会演变成一场“天价”消费?涉事理发店虽声称“明码标价”,但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消费陷阱却值得深思。 据报道,大学生小汪原本只是计划进行常规理发,却在店员层层推荐与话术引导下,一步步陷入消费迷局。从最初的简单修剪,到后续被推销各类药水、护理及高额造型项目,费用在服务过程中被不断累加,最终账单金额竟高达1.7万元,远远超出普通学生的消费能力。 此类“天价理发”事件并非孤例。在杭州等城市,部分理发机构为追求高额利润,运营模式逐渐偏离正轨。它们通常选择高价租赁繁华地段店面,并通过大幅提高理发师提成的方式,激励员工极力推销。这些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更常见的手法是,商家先以“免费体验”、“新店开业特惠”等为诱饵吸引顾客进门,随后在服务过程中不断追加项目、模糊报价,使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被动接受高价服务。 面对层出不穷的理发消费陷阱,消费者应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1. 事前确认,心中有数:在接受服务前,务必主动询问每一个项目的单价,并确认最终总价,做到消费透明。 2. 保持清醒,拒绝诱导:对于服务过程中店员提出的任何新增项目,保持警惕,果断拒绝不必要的消费。 3. 保留证据,依法维权:注意保留价目表、消费凭证、聊天记录或录音等相关证据。一旦发生纠纷,可及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理发本应是提升形象的服务,而不应成为精心伪装的消费陷阱。此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作为消费者,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同时,也呼吁监管部门加强对相关行业的规范与监督,共同营造一个诚信、透明的消费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