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是看明白了,有些事儿,你跟娃掰扯半天,不如人家AI一句话。 广东一姐们儿,估计跟我一样,天天被辅导作业这事儿折磨得快升仙了。娃呢,就那样,写俩字摸五分钟橡皮,一个小时的作业,半小时在神游。 你站旁边吧,他跟你撒娇耍赖,你吼两句吧,得,直接开闹,最后娘俩儿谁都不痛快。 结果这姐们儿牛就牛在,她发现娃特爱跟AI聊天。 灵机一动,直接把AI架在了书桌上,当“监工”。 好家伙,这下热闹了。 娃刚想伸手摸个玩具车,AI直接出声:“专心写作业哦。” 娃刚一走神看窗外,AI又来了:“还有三道题,加油呀。” 声音据说还特温柔,但就是那种你没法反驳的温柔。 结果你猜怎么着? 平时磨叽一小时的作业,十分钟,搞定! 字儿还写得那叫一个工整。娃自己都吐槽:“AI老师太严了,根本没机会开小差。” 绝了。 这事儿说白了,扎心在哪? 扎心在,我们当爹妈的,总想着用“爱”去管,但“爱”里头掺了太多情绪——不耐烦、焦虑、期望……娃感受到的全是压力,本能就想对抗。 但AI不一样啊,它没情绪。 它就是个设定好程序的“监督员”,客观、公正、不带一丝火气。它提醒你,只是在执行任务,你没法跟它闹脾气。 这妈真是个人才,她看透了这件事的本质:孩子缺的不是催促,而是一个没有情绪压力的“规则执行者”。 当然了,这玩意儿也不能当甩手掌柜。 AI能监督他写完作业,但写完作业之后呢? 那个拥抱,那句“宝贝你真棒”,那种一起看会儿书、聊会儿天的亲子时间,AI给不了。 科技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是神器,用不好就是懒人的借口。 把它当成解放我们情绪和时间的“好帮手”,而不是一个可以替代我们去爱的“电子保姆”。 毕竟,养孩子这事儿,最核心的技术,永远是“陪伴”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