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劝诫我们“及时行乐”,可年轻人的两难谁懂? 刷到新华网的视频时,我承认自己不淡定了。 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巍巍地劝我们:“趁年轻,想吃就吃,想玩就玩,别等老了动不了,才后悔没看过世界。” 恰如杜秋娘笔下“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真是字字都是历经沧桑的真心叮嘱。 可年轻人的“及时行乐”,从来都带着枷锁。 谁人不想如李白般“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可偏偏要先算清下个月的房租; 谁人不想像苏轼那样“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可偏偏肩上扛着不敢松懈的责任; 谁人不想学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偏偏要对着加班表熬到深夜; 谁人不想仿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偏偏要为房贷车贷愁眉不展; 谁人不想随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偏偏要为碎银几两奔波四方…… 驿路风尘染鬓角,征帆未扬系行囊。 我们何尝不想解下行囊、扯起征帆,去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约?可案头的残烛还在照着未完的文稿,砚台里的墨汁却已凝结了半盏寒凉! 那些“说走就走”的念想,终究被“三餐四季”,缠成了指尖的一缕彷徨。就像柳永笔下“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远方的风与现实的网,始终在心底拉扯。 老人的叮嘱是真心的,他们走过半生,在他们终于说可以的时候,却发出“终不似,少年游”的感慨; 可年轻人的犹豫也是真的,我们害怕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可明日愁来无法解”的无奈。诗和远方很美,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烟火也得兼顾。 只愿我们既能守住生活的底气,也能偶尔为自己活一次,别等真的老矣,既没留住“眼前的苟且”,也错过了“诗和远方”,只落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遗憾。 您说是不是? 年轻人的压力 及时行乐还是未雨绸缪 现实与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