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体育是否耽误学习”的争论从未停歇,不少家长和老师忧虑过度的体育活动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负面影响。然而,近日一位小学校长的举措却成功打破了这一偏见。他不仅积极倡导体育运动,还凭借创新的管理方式收获了令人惊喜的成果,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体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这位校长深知,健康的体魄是学习的基石。为此,他在学校大力举办运动会,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各类体育竞赛,以此增强体质。与此同时,他还创建了42个形式多样的社团,涵盖篮球、足球、乒乓球,以及舞蹈、武术、登山等项目,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多方面的技能。这些丰富的体育活动不仅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更值得称赞的是,校长设立了“体育课被占举报制度”。一旦体育课时间被其他课程或活动挤占,学生可实名举报,学校会及时调整安排,确保体育课时的完整。这一制度充分彰显了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也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了学校的公正与用心。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举措成效显著。原本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经过体育锻炼和全面发展的培养,成绩逐步提升,甚至跃至中上游水平。这充分表明,体育锻炼非但没有影响学习,反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身体的康健与心理的愉悦,为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位校长的做法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体育与学业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促进。合理安排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反而有助于学业的进步。学校应摒弃偏见,重视体育教育,让学生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实现全面发展,成为有素养、有能力的新时代少年。未来,期望更多学校借鉴这一经验,让体育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而非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