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分:新中国的电影发展有三个重要时期,第一个是1949年-1966年的十七年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代、第三代导演在困难时期让中国电影跟随着世界先进电影的脚步,《小兵张嘎》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当时的中国已与老大哥决裂,上面要求崔嵬拍一部电影批判塔可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于是崔嵬走马上任,短时间内拍出了《小兵张嘎》。两部电影的主线故事是一样的,都是小兵因战乱被迫卷入战争的洪流,在危险中逐渐成长,但《伊万的童年》的基调是悲凉的,伊万日常苦大仇深,最后执行任务时牺牲了。《小兵张嘎》的底色是欢快的,不同于伊万的愁,嘎子也有伤痛,但他时常以微笑示人,看起来阳光灿烂,而且片尾的他终于得到了认可,跟着罗金宝打了一场打胜仗,扬眉吐气,成长为一名小英雄。除了故事之外,《小兵张嘎》的艺术成就也不低,看电影一般是三个方面,思想、内容、技巧。在思想上,该片以解放、反抗、觉醒为主,极其积极。在内容上,着重表现嘎子的成长历程,以及赶跑侵略者才能安居乐业的重要性,看了此片再结合历史,才懂其中艰难与幸福。在技巧上,有巴赞的长镜头,苏联的蒙太奇,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叙事结构还有几处闪回,虽然比较粗糙,但在当时已算创新。构图并没有遵循黄金分割,拍嘎子奶奶时,用的是仰拍,寓意奶奶坚毅勇敢的精神,誓与敌人做斗争,带着敬佩的意思,胜利后,视角成了平视,寓意这是人民一起反抗的结果。所以这部集百家之长的电影,属于十七年时期的佳作,尽管后来翻拍成了电视剧《小兵张嘎》,但论经典程度显然不能与1963年的《小兵张嘎》相提并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