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名在校大学生小樊,刷短视频看到低价理发广告进店,却在店员“连环诱导”下稀里

笔尖下说法 2025-11-24 06:39:28

武汉一名在校大学生小樊,刷短视频看到低价理发广告进店,却在店员“连环诱导”下稀里糊涂做了7个项目,最终被收1万元!好在市场监管部门及时介入调解,店家退还了大部分费用。这起事件揭开了理发行业“低价引流+隐形消费”的乱象,本文从真实案例出发,拆解商家套路、解读法律依据、分享维权技巧,帮大家避开消费陷阱,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一、从几百预算到万元账单!大学生遭遇“剪发惊魂记” 谁能想到,剪个头发能花掉1万块?这事儿就真实发生在武汉大学生小樊身上! 小樊说,自己没多少社会经验,平时生活费都是父母给的,这次本来只想简单剪烫一下,预算就几百块。之所以选这家店,是因为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了他们的低价广告,看着效果不错就动了心。 可一进店,事情就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了。店员一开始特别热情,又是递水又是夸他发质好,紧接着就开始“专业分析”:“同学你这头发发质太干了,直接烫肯定没型,得先做个硬化处理,不然烫完容易断”“现在做套餐超划算,比单做便宜不少”。涉世未深的小樊想着店员是专业的,就没多想答应了。 这一答应可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店员一边操作一边连环推销,根本不给小樊拒绝的机会:“硬化完得改下发流向,不然发型撑不起来”“加个钢夹固定,能保持更久”“再来个服帖处理,显得脸更小”。全程没提具体价格,只一个劲说“都是优惠价,绝对值”。 等所有项目做完,小樊去结账时,看到1万元的账单当场就懵了!他反复确认是不是算错了,店员才慢悠悠拿出消费记录,上面赫然写着“硬化、改流向、钢夹、塑形、烫发、再塑形、服帖”七个项目,加起来刚好1万。无奈之下,小樊只能跟同学借钱凑齐了费用。 回到学校后,小樊越想越不对劲,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向洪山区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了。11月23日,监管部门组织双方调解,最终店家退还了大部分费用,后续还会依法依规处置涉事店家。 二、法律不纵容!这些套路已经违法,维权有依据 很多人遇到这种事会自认倒霉,觉得“投诉也没用”,但其实店家的这些操作已经明确违反了法律规定,消费者完全可以硬气维权! 首先,店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九条和第十条,经营者必须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项目、内容、价格等信息,做到价签价目齐全、标识清晰醒目 。而涉事店家在服务前不告知具体价格,推销时只说“优惠”却隐瞒总价,直到结账才亮出万元账单,这已经构成了“隐瞒真实价格”的欺诈行为。 其次,店家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接受服务,通过搭配、组合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必须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 。小樊本来只想做剪烫,却被店员连环诱导做了7个项目,这种“半程推销、不答应就没法完成服务”的行为,本质上就是变相强制消费。 可能有人会问:“店家说我是自愿的,怎么办?”这里要明确,“自愿”必须建立在知情的基础上。如果店家通过隐瞒信息、制造焦虑等方式诱导消费,即使签了字、付了钱,也不能认定为真正的自愿。市场监管部门在调解时,也会综合考虑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的社会经验等因素。 另外,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的规定,如果商家通过暴力、威胁手段强迫消费者接受高价服务,还可能构成强迫交易罪,面临刑事处罚。虽然小樊的案例中没有出现暴力行为,但这种“连环诱导+半程逼单”的套路,已经属于严重的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可以依法对店家处以罚款、责令整改等处罚。 维权时,这些证据一定要留好:一是消费记录,包括转账凭证、小票、项目清单;二是沟通证据,如与店员的聊天记录、推销时的录音录像;三是店家的广告截图,证明其低价引流的事实。只要证据齐全,向12315投诉或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维权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三、网友炸锅!谁没被理发店坑过?这些避坑技巧记牢 这事儿被报道后,网友们彻底炸了锅,评论区全是相似的遭遇和愤怒的吐槽: “太真实了!我上次本来想染个300块的头发,被店员说头皮敏感,硬是推销了580元的护理,最后花了880,效果还不如普通染烫”; “学生的钱也骗!1万对大学生来说是大半年生活费,店家良心不会痛吗?必须严惩黑店,不然还会有人上当”; “我之前也被坑过,投诉后店家退了一半钱,所以遇到这种事千万别忍,越忍商家越嚣张”。 最后想问大家:你有没有遇到过理发店的推销套路?当时是怎么处理的?你觉得应该如何根治这类消费乱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让更多人学会避坑、勇敢维权!

0 阅读:10
笔尖下说法

笔尖下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