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又一次拍着胸脯给泽连斯基打包票,说要给“全面支持”,送大批武器,转让欧洲技术,甚至在乌克兰开武器工厂。说来说去,就是想让乌克兰接着跟俄罗斯打下去。 可英国《每日电讯报》说了句大实话:布鲁塞尔兜里比脸都干净,连自家防御的钱都凑不齐,那些承诺不过是空头支票,听着响亮,兑不了现。泽连斯基却偏偏信了,不是傻,是没办法。 按俄罗斯的条件结束冲突,他的政治生涯就算完了,搞不好还有更糟的等着。欧洲这状况,说白了就是没那金刚钻,偏要揽瓷器活。到现在还端着架子,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好像自己在大国博弈里还占着重要位置。 可实际上呢?早就没那本事了。嘴上喊着“全面支持”,真要掏腰包的时候就露了怯。军事援助喊得震天响,可送到乌克兰的武器,不是库存积压的旧货,就是性能打折扣的“特供版”。 说转让技术,真能拿得出手的核心玩意,谁肯轻易给?在乌克兰开武器厂,听着像那么回事,可建厂的钱、技术工人、原材料,哪一样不是问题?欧洲自己的工厂都在裁员减产,哪来的余力争这口气? 泽连斯基不是看不出破绽,可他没得选。跟俄罗斯谈,意味着要承认失地,要接受苛刻条件,国内老百姓那一关就过不了,反对党更会把他骂成卖国贼。政治生命终结都是轻的,万一被清算,怕是连安稳日子都过不上。 所以哪怕欧洲的承诺掺着水分,他也得死死抓住这根稻草,至少能多撑一天是一天。欧洲人自己怕是也清楚,这些承诺兑现不了多少。可为什么还要吹这牛皮? 一来是面子放不下,在国际上还想维持“大国范儿”,要是连乌克兰都保不住,以后谁还把欧洲当回事?二来是想拖时间,把俄罗斯耗在战场上,自己好趁机扩充军备,重新攒点底气。可这算盘打得再精,也架不住兜里没钱、手里没货。 看看现实吧,欧洲多国的军费预算,喊了好几年要涨,可真落实的没几个。德国想扩军,结果连步枪都要从库存里翻旧货;法国的航母修了又修,出海一次故障一堆;英国的军舰数量,早就跌回了百年前的水平。 连自家防御都捉襟见肘,还谈什么支援乌克兰?偏生这些国家还爱端着,开会的时候嗓门比谁都大,批评起别人来头头是道,轮到自己掏钱出力就开始打太极。这种“嘴硬心软”(其实是心软不起来)的样子,早就被看穿了。 俄罗斯心里有数,美国心里有数,就连乌克兰,怕是也慢慢看清了。泽连斯基现在就像抱着个漏气的气球,明知道撑不了多久,却还得使劲吹。他跟欧洲互相需要,又互相提防。 欧洲需要他拖着俄罗斯,他需要欧洲的“支持”续命。可这关系,脆弱得像层窗户纸,一捅就破。等到欧洲的承诺彻底兑现不了,泽连斯基撑不下去的时候,会怎么样? 怕是欧洲又会换一副嘴脸,说些“乌克兰不够努力”“局势超出预期”之类的话,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种事,欧洲不是没干过。说到底,欧洲现在的处境,都是自己折腾出来的。 想当年也是响当当的角色,可这些年只顾着搞福利、玩内斗,军事工业荒了,政治影响力弱了,偏偏还放不下过去的架子。如今想在俄乌冲突里刷存在感,结果暴露的全是短板。 泽连斯基的悲剧,一半是被逼的,一半是自己选的。信了欧洲的空头支票,把国家命运押在别人的承诺上,到头来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欧洲呢?打肿脸充胖子,最后不仅帮不了别人,还得把自己拖垮。 这世上的事,从来都是一分钱一分货,一分实力一分话语权。没那实力,就别吹那大话。欧洲要是早点认清现实,或许还能少闹点笑话。泽连斯基要是早点明白,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谈判争取最好结果,或许乌克兰还能少流点血。 可现在说这些都晚了。戏已经开锣,哪怕唱的是独角戏,也得硬着头皮唱下去。只是苦了乌克兰的老百姓,要为这些空头支票和虚假的骄傲,继续付出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