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咱们国家发布赴日旅游警报之后不久美国也发布了赴日旅行警告,最搞笑的是美国人给出的理由居然是防范狗熊。 从今年 4 月到 11 月初,全日本的熊出没事件已经超过 2 万起,是近五年里最多的,被熊袭击致死的人数更是达到 13 人,创下了历史新高。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熊早就不是只待在深山里了,今年 7 月以来,超过七成的熊害事件都发生在市区或者居民区附近。秋田县有熊直接闯进了永旺能代购物中心,在一楼家具区游荡,逼得商场关闭、顾客疏散,最后警察只能麻醉后将其杀死。 山形县新庄站的新干线车库里也曾闯进一头熊,导致山形新干线和奥羽线都停了运;岩手县花卷机场的停机坪附近甚至出现过熊的身影,机场不得不临时关闭跑道,航班也没法正常起降。 去年 11 月,秋田市还有一家超市被熊闯入,一名男性员工被袭击受伤,那头熊在超市里藏了一天多都没被抓到。 这边美国人为熊患操心,咱们国家的赴日预警则瞄准了另一个风险点。近期外交部、文旅部等多个部门接连发文,核心是提醒中国公民谨慎赴日。 原因很实在,今年以来日本针对中国公民的违法犯罪案件数量明显增加,好几起遇袭事件至今没有侦破,再加上日本领导人近期发表了涉台的挑衅言论,这些都让在日中国人的安全风险直线上升。两种警告看似方向不同,却共同指向了同一个结论:现在去日本旅行,确实得多留个心眼。 大家肯定会好奇,日本的熊怎么突然变得这么 “大胆”,敢频频跑到人类的地盘上闹事?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凑到了一起。有专家分析,最直接的原因是熊的数量实在太多了,日本现在大概有 5.4 万头熊,而且还在以每年 15% 的速度增加,照这个趋势下去,5 年后数量就得翻倍。 往年熊一般只在秋天因为要囤积冬眠的食物才可能下山,可现在 4 月份就开始有几百起熊出没事件,今年 4 月更是达到 775 起,5 月近 2500 起,6 月直接超过 4000 起,显然不是单纯的 “找吃的” 能解释的。 当然,食物问题也确实存在,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长时间阴雨和暖冬,让橡子、山毛榉果实这些熊的主要食物经常歉收,山里找不到吃的,熊自然要扩大范围觅食。 更关键的是,日本农村人口往城市迁移,很多土地弃耕,森林和人类居住区的界线越来越模糊,无人看管的农地和来不及收获的农作物,都成了吸引熊的 “诱饵”。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熊患,日本政府也不得不拿出更强硬的措施。11 月 13 日,修改后的日本国家安全委员会规则正式生效,允许警察使用步枪驱熊,要知道以前步枪只在应对劫机等案件时才会动用。 之前日本警厅已经往岩手县和秋田县派了其他地区的警力,和当地猎友会一起训练,专门学习熊的习性和要害部位,一旦熊闯入市区且其他措施没用,警察就可以依法捕杀。 除了政府层面,民间也在想办法,果园装上了电网,居民开始清理房前屋后的灌木杂草,收获的果实和生鲜垃圾都密封管理,就是怕吸引熊过来。 但这些措施更像临时补救,毕竟熊数量激增和栖息地扩张的根本问题没解决,负责猎熊的还大多是 60 岁以上的老人,人手严重不足。 一边是治安风险上升,一边是野生动物频频袭人,中美两国的旅行警告从不同角度戳出了日本当下的安全漏洞。看似 “搞笑” 的防熊提醒,背后其实是日本熊患已经严重到需要多国警惕的程度,而咱们关注的治安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到同胞的人身安全。 这两种风险,到底哪一个更值得警惕?计划赴日的人又该如何应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