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的“诡异裂缝”:GDP一路狂飙,就业却在原地踏步,美联储正被逼到墙角美国正在经历一场让经济学家都皱眉的“怪现象”:经济增长数据强得吓人,劳动力市场却像踩了刹车。这种“GDP狂奔、就业停滞”的离奇背离,不仅让市场摸不着头脑,也把美联储推入前所未有的政策迷雾。一、经济跑得飞快,就业却慢到发愁今年以来,美国企业明显减少招聘。6月和8月甚至出现就业岗位减少,过去三个月平均每月只新增6.2万个岗位——这个数字对一个号称“经济韧性全球第一”的国家来说,乏力得让人不安。但奇怪的是,经济增速一点没掉链子。GDP依然强劲,企业生产率还保持高位,消费者照样敢花,股市甚至多次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美国经济正在出现“无就业扩张”(jobless expansion)。经济像被AI打了鸡血,人却没跟上节奏。二、为什么经济景气,却没人愿意多招人?这种背离背后,是三股力量同时发力:第一股力量:AI投资潮正席卷美国企业。企业疯狂砸钱搞技术转型,提高效率、压缩成本。AI让公司“增产不增人”成为现实。第二季度企业在信息处理设备和软件上的投入占GDP的4.4%,逼近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峰值。技术投资越猛,企业反而越不愿意扩编——甚至有人担心未来是“AI替代人类员工”的加速版。第二股力量:不确定的政策环境正在冻结招聘意愿。特朗普的贸易政策、移民政策、劳动力政策全部重写,这让企业根本不敢大规模招人。毕竟,政策怎么变、成本怎么变、市场怎么变,谁都抓不准。第三股力量:降息没能起到传统意义上的刺激效果。美联储今年已经开始降息,但就业的疲软并未好转。经济学家对降息是否仍有效果出现分歧——尤其是在技术替代与政策冲击同时发生的年代。三、美联储陷入“决定困难症”问题来了:经济强劲,但招聘萎靡,美联储该怎么办?会议纪要中,美联储官员承认,“经济增速与就业增长的分化,让政策判断变得异常复杂。”他们担心三件事: 1. 经济增长太强,通胀可能反弹,降息也会增加风险。 2. 就业太弱,劳动力市场一旦恶化,经济会瞬间熄火。 3. 政策稍有不慎,就可能在强劲与脆弱之间踩空。美联储理事沃勒甚至直言,这是场“冲突”,最终一定要有一方让步——要么GDP降下来,要么就业涨上去。如果双方继续背离,美国经济就会变得非常脆弱,而且极易“摔跤”。四、“无就业扩张”的最大隐患:一旦闪失,就是经济硬着陆经济学家瑞安·斯威特警告:“没有就业支撑的增长,非常危险。只要出现一点外部冲击,美国经济就可能从扩张变成衰退。”为什么?因为劳动力市场是美国经济的“最后一道防线”: • 消费者信心依赖就业 • 企业投资意愿也依赖就业 • 金融市场更是盯着就业吃饭就业一旦熄火,经济“假繁荣”的真相就会暴露。更糟的是,美联储内部已经出现对是否继续降息的犹豫。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直言:“没有明确证据显示通胀下降更快,或者劳动力市场明显降温,12月降息非常困难。”这意味着,美联储正在陷入两难: • 不降息,风险在就业端爆发; • 继续降息,又担心GDP太强引发新一轮通胀。这就是所谓的“政策迷局”。五、结语:美国经济正在走上一条危险的钢丝绳眼下的美国经济,看似光鲜亮丽,股市也继续狂欢,但底层结构出现了明显裂缝: • 技术投资过热 • 招聘意愿严重不足 • 政策冲击压制劳动力供需 • 美联储进退维谷如果GDP与就业的背离继续扩大,美国经济极可能从“无就业扩张”滑向“无就业衰退”。未来一两年,美联储将面临过去十年都没遇到过的最大考题——如何让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重新对齐。否则,这场看似繁荣的增长,很可能只是风暴前夜的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