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鲁迅去世的第2天,和鲁迅反目成仇13年的弟弟周作人,若无其事地去学校

小史论过去 2025-11-24 13:11:08

1936年,鲁迅去世的第2天,和鲁迅反目成仇13年的弟弟周作人,若无其事地去学校上课。课上,周作人讲到颜之推的《兄弟篇》,他的眼眶突然发红,想起和鲁迅断交的那天。 1909年周作人在日本认识羽太信子,两人很快结婚。鲁迅有点担心异国婚姻,但没拦着。婚后周作人没收入,鲁迅干脆中断自己学业回国进教育部上班,每月寄钱给弟弟夫妇,还接母亲到北京。1911年周作人夫妇回国,鲁迅卖掉绍兴祖宅,凑钱在北京八道湾买了大四合院,三兄弟加母亲全家住一起。鲁迅薪水全交家用,先给母亲管,后来渐渐落到羽太信子手里。 羽太信子掌家后,花销越来越大。雇好几个仆人,孩子上学包车,吃穿用度远超收入。鲁迅生活节俭,看不下去,多次提醒,周作人却听老婆的,一句硬话都不说。矛盾越积越多,鲁迅先是自己开伙不一起吃饭。1923年7月18日,周作人写下绝交信,第二天亲自交给鲁迅,信上说过去的事不必提,以后别到后院来。鲁迅收拾东西,借钱租房,带母亲和朱安搬走,八道湾房子全留给周作人一家。从此兄弟13年不来往。 鲁迅走后,周作人继续在北大教书。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消息传到北京,周作人表面平静。第二天他照常去上课,走进教室放下讲义,却直接拿出《颜氏家训》翻到《兄弟篇》。他平时讲课稳稳当当,这次却把整堂课都用来讲这一篇。颜之推写兄弟是“分形连气之人”,手足情分天生最重,不可疏远。周作人讲到这些地方,声音低下来,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学生们都看出来了,他讲着讲着停顿,手指按在书页上用力,眼睛湿了又很快擦掉,继续往下讲。整堂课一个小时,就反复讲《兄弟篇》,没提一句鲁迅,但谁都知道他想起1923年那天,自己拿着信走进前院,放桌上转身就走,没留一句话。13年过去,哥哥没了,他却只能在课堂上借古人话,讲一讲手足之情。那堂课下课铃响了,他合上书收拾东西走人,脚步还是老样子。 鲁迅去世后,周作人没去上海参加葬礼,但后来写了些回忆哥哥早年的文章。《鲁迅的青年时代》里讲鲁迅小时候在绍兴读书、画画、买书的事,《鲁迅的故乡》里写百草园、乌篷船、何首乌那些儿时玩意儿,全是兄弟小时候一起的旧事,一句断交后的恩怨都不碰。 这些文章零零散散发在报刊上,周作人坐在苦雨斋书桌前,一笔一画写出来,字迹工整,专挑少年时光说,避开所有伤口。1967年周作人在北京去世,那堂1936年10月20日的课,就成了兄弟俩一生最沉默的注脚。

0 阅读:54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