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来消息。 11月22日,中日交流突发重磅变动:丰田、索尼等20家日本龙头企业,原计划11月25日赴华洽谈新能源、半导体合作,行程突然取消或延期;筹备近半年、预计3000人参与的中日友好交流活动,也同步叫停。 事儿的根子,还得算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头上,这位刚上台不久的政客,在11月中旬的参众两院预算委员会上,公然将台海问题与日本安全捆绑,鼓吹"台海有事即日本有事",甚至放话要"在琉球群岛部署中程导弹,强化日美联合威慑",这番言论比以往任何日本政客都要激进,直接触碰中国核心利益红线。 可能有人觉得,政客随口几句狂言,犯不着让企业合作跟着陪葬,可这种想法太天真——政治红线碰不得,尤其是涉及国家主权的底线。 这些日本企业要谈的可不是小打小闹的买卖,丰田带着全新e-TNGA电动平台技术来寻求合资生产,计划在2025年前推出3款专属中国市场的电动车;索尼更是准备投资500亿日元,在长三角建半导体封装测试工厂,目标是抢占中国新能源汽车芯片市场,一边想在咱们中国市场分走真金白银,一边又在政治上给我们添堵,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咱们用数据说话,看看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倚重有多深,就说汽车行业,2024年丰田在中国卖出177.6万辆车,占全球销量的16%,虽然不是第一大市场,但新能源转型期的中国市场,是他们唯一能实现电动化车型规模化盈利的阵地。 广汽丰田的混动车型生产线,一半产能都盯着中国消费者;一汽丰田刚投产的电池工厂,从正极材料到隔膜的采购全靠中国供应链,一旦断供,生产线只能停摆。 除了丰田,本田、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更是常年维持在20%以上,本田思域在中国的月销量比在日本本土高3倍,日产轩逸更是把中国当成"全球销冠孵化器",一旦合作停滞,库存积压、产能闲置的连锁反应马上就来,光是丰田在华经销商的库存预警指数已飙升至65%,逼近警戒线。 汽车行业只是冰山一角,日本旅游业更惨,2024年中国赴日游客恢复到疫情前的七成,却贡献了旅游业近三成的收入,大阪环球影城中文预订占比达40%,京都民宿业更是有60%的订单来自中国游客,高市早苗言论一出,11月下旬京都民宿的取消率骤升至35%,不少从业者开始紧急裁员。 零售业也一样,优衣库中国市场营收占比超四分之一,2024年双11期间仅天猫旗舰店就卖出1200万件商品;无印良品把中国当成"第二本土市场",货架上三成以上是中国特供款,光是"MUJIcom"便利店就在中国开了80多家。 电子制造业更依赖中国,索尼半导体业务在中国的营收占比达22%,松下与宁德时代合资的电池工厂,70%的产品供应中国新能源车企,2024年为松下贡献了18%的净利润。 以前不是没有日本政客发表过不当言论,但大多是含糊其辞的模糊表态,像高市早苗这样明火执仗鼓吹武力介入的,还是头一遭,前几年有政客窜访台湾,中方不过是召回大使、暂停部分农产品进口,这次直接动了企业合作的"蛋糕",就是要让东京明白,政治挑衅的代价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日本国内企业早已炸开了锅,经团联会长丰田章男私下多次致电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警告"政治不要绑架经济",索尼CEO吉田宪一郎更是在财报会上直言"中国市场不可替代",受行程取消影响,丰田、索尼股价在11月23日分别下跌2.3%和3.1%,市值蒸发合计超8000亿日元。 这些日本企业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丰田的电动化合作一旦延迟,比亚迪、蔚来等中国本土车企就能趁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索尼的半导体工厂要是落不了地,韩国三星和中国台积电早就等着接手订单,三星甚至已经开始游说原本与索尼合作的中国车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