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搬出导弹进一步逼近台岛,解放军抢先一步,开辟“第二战场”!日本最近在军事上又迈进了一步,直接把中程导弹的部署计划推到了家门口。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在11月23日特地跑到了琉球群岛的与那国岛,那个地方距离中国台湾只有110公里,站在岛上天气好的时候甚至能望见台湾岛的山脉。 就在那里,他公开宣布会按原计划在这个自卫队基地部署中程防空导弹。 日本方面对外说得挺轻巧,小泉进次郎反复强调这么做只是为了“提高日本的防御能力”,还坚持说这种举动不会加剧地区紧张,反而能降低日本遭受袭击的风险。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把箭是指向台湾海峡的,与那国岛是日本最西端的领土,像是看住台湾东大门的一个前哨。而且这也不是日本一时兴起,从2015年开始,他们就开始往这个岛上派驻自卫队、部署武器,步步为营。 今年初就爆出防卫省计划在那里部署03式中程地对空导弹,这种导弹能打击50公里左右的空中目标。更不用说石垣岛、宫古岛这些邻近岛屿上也早就部署了反舰导弹、监测系统等军事设施,这一连串的岛屿就像是被悄悄串起的一条“导弹锁链”,目的就是要在军事上对台海乃至中国东南沿海形成压力和威慑。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一点看,就能明白日本这次的导弹部署绝不是孤立的行动,而是和其高层近期的危险言论一脉相承。 就在前不久,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抛出谬论,声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 这个说法非常危险,因为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时,就曾多次以“存亡危机”为借口。现在高市早苗作为首相重复这种论调,无疑是在挑战历史的伤疤,试图为武力介入台海寻找合理化外衣。 尽管她的言论引发了巨大风波,但她本人不仅没有道歉或收回,反而试图蒙混过关。而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紧接着就跑到前沿岛屿视察并强化军事部署,这明显是在用行动为高市早苗的言论“添柴加火”。 这种“一个在台前放话,一个在一线布阵”的配合,暴露了日本政府内部在干涉台海问题上的战略意图是连贯且强硬的。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政府似乎还在玩一种“双重话术”:一边在G20这样的国际场合假意释放愿意与中方沟通的信号,试图塑造一个“理性克制”的形象;另一边却在国内和军事前沿加速推进针对中国的实质性军事部署。这种两面手法,恰恰说明了其缺乏真正的诚意。 面对日本这种步步紧逼的挑衅,中国方面的反应是迅速而明确的。在日本放出部署导弹消息的几乎同时,中国海事局就发布通告,在渤海海峡黄海北部划定了军事禁区,从11月23日到12月7日执行专项军事任务。 与以往常见的“实弹射击训练”表述不同,这次官方明确用了“执行军事任务”这个词,凸显了行动的实战化和严肃性。 紧接着在11月24日,黄海另一片海域也同步展开了实弹射击演练。这两场行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了“双线联动”的态势,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中国向日本发出的一个强烈警告信号,相当于开辟了对日战略警示的“第二战场”。 与此同时,解放军的各大战区以及海外传播平台也开始密集发布备战视频,“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誓言铿锵有力,这既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严正警告,更是对中国民众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定信心的宣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11月2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对日本的举动作出了正式回应。毛宁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在与中国台湾邻近的西南诸岛部署进攻性武器,是刻意制造地区紧张,挑动军事对立。 他特别联系到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之前的错误言论,认为这一连串动向“极其危险”,并呼吁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高度警惕。毛宁还从历史和法律层面批驳了日本的行为,他指出《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了日本禁止重新武装,日本自己的和平宪法也确立了“专守防卫”原则。但 近年来日本却大幅调整安保政策,增加军费,放宽武器出口,甚至图谋放弃“无核三原则”,其右翼势力正极力突破和平宪法束缚,在穷兵黩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最后,毛宁用三个“绝不允许”亮出了中方的底线:绝不允许日本右翼势力开历史倒车,绝不允许外部势力染指中国台湾地区,绝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这番表态,无论是从历史经纬、法理依据还是现实决心来看,都传递出中方不容置疑的坚定立场。 这一连串的事件下来,中日关系可以说正滑向近年来的一个低点。而导致这种紧张局势的责任,显然完全在日方。 日本政府需要明白,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碰不得的红线。任何企图将台湾问题包装成“地区危机”从而引入外部势力干涉的伎俩,都不可能得逞。 中方已经明确警告,如果日本胆敢武力干涉台海,就是对中国的侵略,中方将坚决行使《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自卫权。 日本应该做的是认真汲取历史教训,严格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以实际行动认错纠偏,停止毒化两国关系,而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自食恶果。


行稳致远
日本政府跟诚意没有关系,那是他们放的烟雾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