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律这一行时间长了,你就应该知道,法庭上的胜诉,往往取决于法庭外的调查。我承办

涵涵聊社会 2025-11-24 21:49:36

干法律这一行时间长了,你就应该知道,法庭上的胜诉,往往取决于法庭外的调查。我承办的案件之所以胜诉率很高,关键就在于在调查取证上下了狠功夫,有自己独特的心得和体会,今天我就和分享一下我用一个个案子摔打出来的实战心得。 我的方法,总结起来就三个字:准、巧、稳。 第一,准在前期。 我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拿到案子,我绝不急着去跟踪蹲守,那是蛮干。我会先当个“数据分析师”,把对方公开的消费记录、行车轨迹、社交媒体动态翻个底朝天,从蛛丝马迹里找规律。 比如有个案子,我就是通过分析,发现对方每周三、五晚上,铁定会去一个特定小区,这才制定了精准的“时间-空间”双轨计划,一击即中。 第二,巧在赋能。 时代变了,我们得善用技术,但更要守住底线。一张对方晒到网上的度假照片,我能通过解析照片的元数据,定位到他实际入住的酒店。这叫电子取证,但我们绝不碰破解密码那条红线。现场取证,一台好的防抖相机就是我们的“眼睛”,远距离也能拍清“谁、在哪儿、在干嘛、什么时间”这四大要素,这才是法庭认的铁证。 第三,巧在攻心。 对付警惕性高的对手,硬来不行,得用“情景植入”。我曾经办个商业打假的案子,就伪装成KTV的采购商,跟对方聊需求,引导他主动把制假的证据拿出来给我看。询问证人时,我也不急着直奔主题,先聊聊家常,观察他的微表情,营造合作氛围,再用开放式提问,让他自己把真相说出来。 最后,稳在闭环。 单个证据是脆弱的,必须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比如一个婚外情案子,光有亲密照片不够,我得把他们的行踪记录、共同消费凭证、亲密影像按时间顺序串起来,形成一个“高频接触+共同消费+亲密行为”的逻辑闭环,让法官一看就明白,无从反驳。 总之,我的经验就是:调查,是法律、技术和心理学的三重奏。 准确定位,巧妙赋能,稳住链条,才能为当事人赢得实实在在的正义。

0 阅读:5
涵涵聊社会

涵涵聊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