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工停薪!百亿智驾独角兽轰然倒下,281名员工被弃,这3个真相太扎心 “突然收到停工邮件,10月工资没发,社保要断缴,连3万块欠款都付不起”——毫末智行的全员通知,让这家估值百亿的智驾独角兽彻底暴露了窘境。曾经集结长城汽车、高瓴创投、美团等巨头资本,上榜胡润独角兽榜的明星企业,如今北京总部只剩128人,员工扎堆打包办公用品,空荡荡的办公区只剩无人车和运转的电脑,像极了一场仓促落幕的科技幻梦。 谁能想到,它曾是国内首个实现自动驾驶量产的企业,HPilot系统搭载20多款车型,用户智驾里程突破2.5亿公里。两年前1500人的团队忙到深夜,如今281名留守员工却面临“被停工”的尴尬——高管集体隐身,HR成唯一传声筒,公司用“停工放假”规避N+1赔偿,甚至逼合同到期员工自动离职,连基本的薪资都无法结清。更讽刺的是,作为大股东的长城汽车持股超53%,却对外宣称“不负责”,让员工陷入叫天不应的困境。 这场崩塌从来不是意外,而是智驾行业狂欢后的必然。当所有企业都扎堆“激光雷达+Orin-X芯片”方案,90%的技术同质化,算法差异不足5%,智驾从“黑科技”变成了拼成本的红海。消费者付费意愿持续降温,L3级法规落地滞后用户年均使用智驾不足15天,而单车研发费用却超3000元,企业越烧钱越难盈利。毫末的倒下,不过是行业“伪需求泡沫”破裂的第一个信号。 但危机背后,也藏着行业洗牌的清醒。智驾不是资本炒作的概念,更不是“冰箱彩电大沙发”之外的噱头,而是要兼顾安全、实用与成本的硬科技。那些靠烧钱堆技术、忽视用户真实需求的企业注定会被市场淘汰;而真正沉下心打磨算法、解决雨雾天误识别、自动泊车撞墙等实际问题的玩家,才能走得更远。 281名员工的困境让人揪心,但行业的阵痛也是成长的代价。就像网友说的:“科技创业从来不是赌徒游戏,而是脚踏实地的修行。” 这次洗牌,会让资本更理性,让企业更务实,最终让智驾技术真正服务于生活。 你觉得智驾是刚需还是伪需求?如果是你遭遇这种停工,会怎么维权?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为坚守初心的科技人点赞,为行业的理性回归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