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头条,本是想浏览新闻资讯、获取有用信息,如今却被铺天盖地的商品广告裹挟。从宣

悠闲听雨 2025-11-25 01:35:00

打开头条,本是想浏览新闻资讯、获取有用信息,如今却被铺天盖地的商品广告裹挟。从宣称“极致贴合”的汽车用品到号称“功效神奇”的日用好物,广告画面精美诱人、文案天花乱坠,可下单收到的商品,却屡屡让人跌破眼镜,这不只是消费体验的落差,更是对平台千万忠实读者的辜负与伤害。 想必不少头条用户都有过类似的糟心经历。笔者曾被头条上一款汽车脚垫的广告吸引,画面中脚垫版型规整、材质高档,号称能完美适配车型,营造舒适驾乘环境。满心欢喜下单后,收到的却是质量极差的劣质品:布料粗糙不堪,边缘裁剪参差不齐,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一股刺鼻的异味,放置多日仍挥之不去。无奈之下选择退货,却发现商家压根没设置运费险,一趟退货下来,五十多元的运费全由自己承担,这笔冤枉钱花得既窝火又无奈。 这样的案例绝非个例。在头条平台上,不少商家钻着监管的空子,靠着虚假宣传赚快钱。他们用精修图片、脚本化演示视频夸大产品功效,用“限时秒杀”“专家推荐”等话术诱导下单,却对产品的真实质量避而不谈,甚至刻意规避售后保障,不设运费险、售后客服失联成了常态。这些商家赚的是短期利益,毁掉的却是头条积累多年的口碑。 作为拥有海量用户的内容平台,头条的核心竞争力本是优质的内容和用户的信任。无数读者日复一日打开头条,是源于对平台内容的认可,对平台所承载信息的信赖。可如今,劣质广告横行、货不对板频发,平台监管的滞后与缺位显而易见。面对海量商家和广告,审核流于表面,往往只看广告形式合规,却对商品的真实质量、商家的售后保障缺乏有效把控;维权通道虽有,但流程繁琐、响应迟缓,多数消费者嫌麻烦只能自认倒霉,这反而让不良商家更加肆无忌惮。 不良商家的逐利之心固然可鄙,但平台的监管责任更不可推卸。头条不能只想着靠广告盈利,却忽视了对用户权益的守护。当忠实读者一次次被劣质商品坑害,一次次为虚假广告买单,积攒的信任便会一点点流失。今天有人因为五十元运费的脚垫心寒,明天就会有更多人因为失望而离开。长此以往,平台被搞得乌烟瘴气,最终只会陷入“用户流失—口碑崩塌—平台衰败”的恶性循环。 头条是时候醒醒了,是时候拿出实实在在的监管举措了。严查入驻商家资质,杜绝劣质商品流入;建立广告全流程审核机制,戳破虚假宣传的泡沫;强制要求商家提供运费险等基础售后保障,畅通维权通道,让消费者退货不踩坑、维权有门路;对违规商家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让其不敢再肆意妄为。 广告盈利可以有,但不能以牺牲用户信任为代价。头条的根基,从来都不是那些赚快钱的不良商家,而是千千万万对平台抱有期待的忠实读者。别让劣质广告消耗掉这份珍贵的信任,及时出手、从严监管,才能让头条回归内容平台的初心,重新赢得用户的认可与坚守。

0 阅读:0
悠闲听雨

悠闲听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