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江苏徐州,一80后男子离家前,突然双膝跪地,对着空荡荡的老屋重重三叩首,这一跪是与再无亲人的老家作别。原来父亲3年前离世,重病的母亲困在养老院已至弥留之际,此次回家只为见母亲最后一面。锁好家门后,他把钥匙悄悄藏进门口砖头下,转身离去。网友叹:“门后犹存训子棍,堂前再无唤儿声”! 江苏徐州,一个男人在老宅门前,做了件事。他拿出钥匙,锁上大门,转过身,对着堂屋的地面,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就在刚刚,他从养老院里看过了母亲。父亲三年前走了,母亲身体也到了最后关头。 他心里明白,这是见最后一面了。所以他开车来到这个空了的院子,做这件必须做的事。 这种滋味,很难形容。对于许多在外打拼的独生子女来说,老家,正在从一个热气腾腾的地方,变成一个坐标。 以前说回老家,心里是暖的,因为你知道有人在等你。你回来,他们就高兴,那才叫过年过节。 现在,这份念想没了。从养老院出来,再开到这个院子,“回家”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口了。 父母在,家才是一个活物。你每一次出门,每一次回来,都是这个家生命的一部分。 比如,门口抽烟的父亲,往你后备箱里塞满土产的母亲,这些画面,才让一个房子有了温度。现在,这些人和事都没了,回来的理由也好像空了。 所以,当锁芯“咔嗒”一声转动,这个地方就连同里面的所有记忆,被彻底封存了。 他那三个头,磕得极重。不是拜鬼神,就是拜这个地方。这里有父母一辈子的心血,有他全部的童年。 这一跪,是和生养自己的土地道别,也是告诉自己,一个完整的家,到这就结束了。 做完这一切,他把钥匙塞进了墙角的砖缝里。这个动作很有嚼头,按理说,这扇门往后大概率是不会再开了,钥匙已经没用了。 但他没扔,也没带走,偏偏就藏在门边。这里面的心思,太复杂了。既有那么一丝不现实的指望,万一母亲好转能回来呢? 也算一种自我安慰,不想把这段关系切得太干净。好像在说,人不在了,房子空了,但那份牵挂还在。 当然,徐州这个男人,不是个例。它几乎是每一位80后、90后正在或即将面临的处境。这一代人的人生,就是从老家出发,去城市扎根。 可人到中年猛一回头,才发现身后的故乡,正在成片成片地荒芜。他们继承的,不再是人丁兴旺的家族,只会是一栋栋无人居住的空房子。 河北有个大哥,父母走了三年,他干脆搬回了老宅。每天早上,他把父母的遗像擦得一尘不染。天一黑,就把堂屋的灯点亮。他说,就想用这点光,跟满院子的黑,较较劲。 他和徐州那个男人一样,都在面对一份“空荡荡的遗产”,一个装满了回忆,却再也没有了人的气息的房子。 “门后犹存训子棍,堂前再无唤儿声。”当这样的句子变成现实,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时代的背影。 那些散落在各地的老屋,提醒着每一个在城市里奔波的你我,或许,真正的回家,早已和那把钥匙能不能打开那扇门无关了。 它只在于你的心里,还记不记得它,敢不敢去面对门后面那个只属于你一个人的,空旷、寂静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