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高市早苗一意孤行,拒不撤回错误言论,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毫无疑问,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问题上,中国已经毫无退路可守,如果高市早苗执意要将错误言论进行到底,拒不撤回也不道歉,那等待日本的必然是层层加码的反制措施,每一步都精准打在其经济命脉和民生根本上,让其彻底明白,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任人挑衅的对象,任何触碰红线的行为都要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首先应声倒下的必然是日本引以为傲的旅游业。这个占日本GDP高达7%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都靠着中国游客的消费撑起半壁江山,今年前九个月中国赴日游客就占了日本海外入境游客的近四分之一,消费额更是占到总份额的四成以上,从东京的免税店到京都的古街,从北海道的滑雪场到冲绳的海滩,到处都离不开中国游客的身影。 一旦我们全面停止赴日旅游相关业务,暂停旅游签证审批,那些已经预订的机票酒店会批量取消,旅行社的订单会瞬间清零,紧接着就是日本零售业的销售额暴跌,免税店的货架堆积如山,温泉酒店和民宿面临空置,依赖游客生存的中小商户只能关门大吉。 这种冲击不会只停留在表面,会快速传导到交通、餐饮、演艺等上下游产业,让日本旅游业从火热瞬间跌入寒冬,数以万计的从业者面临失业,相关地区的经济活力直接被抽走,这种切肤之痛会让日本民众第一时间感受到高市早苗错误言论带来的恶果。 旅游业的寒冬只是开始,真正的重拳还在贸易领域。日本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远比其表面上的强硬要深得多,有超过一千四百个品类的商品,半数以上的进口额都来自中国,小到服装家电,大到工业原料,中国市场就是日本很多产业的“饭碗”。 汽车产业作为日本的经济支柱,占其GDP的4%,而中国市场就占了日本汽车全球销量的三成以上,一旦我们对日本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加征高额关税,暂停相关技术合作,日本车企的生产线不出三天就会面临瘫痪,丰田、本田等巨头的在华订单会急剧下滑,库存积压导致资金链紧张,进而影响其全球布局。 更致命的是,日本混动汽车所需的稀土,91%都依赖中国进口,一旦我们实施稀土出口限流,其混动车型的产能会直接锐减四成,等于被掐住了产业升级的脖子。 电子产业同样难逃重创。日本的半导体材料虽然技术先进,但离不开中国的高纯度硅片供应和庞大市场,我们只要对二十多种半导体关键材料实施出口管制,作废之前的出口许可证,信越化学等行业巨头就会瞬间丧失最大的海外市场,生产线被迫减产,研发投入难以为继。 而农业和渔业更是会遭遇毁灭性打击,之前核污水排海后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就让其出口额暴跌五成以上,北海道的扇贝、青森的金枪鱼堆积如山,批发价腰斩,如果进一步扩大禁令范围,将日本大米、抹茶、清酒等农产品也纳入限制清单,日本农户的收入会大幅缩水,相关加工企业只能裁员倒闭,要知道日本化肥的关键原料磷酸铵有九成以上依赖中国进口,这种产业链上的依赖,会让其农业生产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 除了经济层面的硬制裁,民间层面的抵制也会形成合围之势。日本电影、动漫等文化产品会被全面撤档下架,学术交流、民间互访等活动会全部暂停,让日本感受到来自中国社会的强烈不满。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会联合所有秉持正义的国家,揭露高市早苗言论背后的危险企图,反对日本在地区事务中搞对抗、挑事端,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中,不再支持日本的相关提案,削弱其国际话语权。这种全方位的孤立,会让日本在国际社会陷入被动,让其明白挑衅中国不仅会失去经济利益,还会丧失外交主动。 或许现在日本有民调显示,超过半数的人认可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年轻人对其支持率更是高达七成以上,但这种支持建立在没有感受到实质损失的基础上。 一旦反制措施全面落地,物价上涨、就业困难、收入缩水等问题接踵而至,原本支持的民众会迅速转变态度,日本企业界会纷纷向政府施压,要求撤回错误言论,修复中日关系。高市早苗所谓的“底气”,在实实在在的利益损失面前不堪一击,毕竟没有哪个政府能无视民众的民生诉求,也没有哪个政党能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维持高支持率。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对待挑衅者的纵容就是对自身利益的伤害,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就是从一次次试探和挑衅开始的,而如今的中国早已具备了捍卫自身权益的实力和决心。我们的反制不是要挑起冲突,而是要让日本明白,中日关系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尤其是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历史事实,任何企图挑战底线的行为都注定失败。 高市早苗如果还执迷不悟,等待她的不仅是中日关系的持续恶化,更是日本经济的衰退和民生的困境,到那时再想撤回言论,恐怕付出的代价就不是现在能比拟的了。 中国的反制措施会说到做到,力度只会越来越大,直到日本拿出应有的诚意,这不是威胁,而是必然选择,毕竟尊严从来都是靠自身的强硬和底气赢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