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养老院工作的朋友,说起收老人的事,让我挺意外的。她说,院里最“抢手”的其实

世相谈社会 2025-11-25 15:21:08

一个在养老院工作的朋友,说起收老人的事,让我挺意外的。她说,院里最“抢手”的其实是那些卧床不起、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反倒是那些能自己勉强吃饭、能扶着走路上厕所的“半自理”老人,不太愿意收。 我当时一听就纳闷了:能走动不是好吗?至少上厕所不用全程伺候啊,怎么还不乐意了呢? 她笑了笑,跟我说:“你不懂,卧床的,反而省心。” 她说:那些完全卧床的老人,动不了,基本上没什么“突发状况”。每天定点翻身,插着尿管,不用频繁抱上抱下。大便一天或者两天处理一次,有的甚至装了胃管,饭直接打进去,几分钟就完事。一切都像流水线,有固定的时间和程序,不容易出错,也省人力。 “说白了,就是容易‘集中饲养’。” 而半自理的老人呢?看着好像能省点事,实际上更耗神。他们能走,但走不稳,一不留神就可能摔跤,能自己吃饭,但可能吃得慢,还会掉得到处都是,想上厕所了,会按铃叫护工,半夜也得起来好几趟。他们有想法,会提要求,情绪起伏也大。照顾他们,不光是体力活,还得费心沟通,应对各种“没想到”。 “一个卧床的,三个护工轮班就能照顾得明明白白。一个半自理的,可能两个护工全天照顾都觉得累,因为他是在‘动’的,你永远要防着他下一步要做什么。” 在养老院的运营逻辑里,“风险控制”和“效率”是排在前面的。卧床老人虽然需要全程护理,但他们的生活轨迹是可预测的,像一条平稳的直线,而半自理老人,他们依然保留着一部分“生活”,这份生活里有自主,有不确定,有情绪,也就带来了更多的变数和风险。 听她说完,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总觉得“能动”是好事,却没想到,在某些环境下,正是这点“能动”,反而成了被嫌弃的理由。 或许,每个行业都有它不为人知的现实面吧。养老院也是人间缩影,那里有照顾,也有算计,有温暖,也有无奈。 希望等到我们老去的那一天,是能被他们当人一样对待,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人”!

0 阅读:125
世相谈社会

世相谈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