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乌克兰方面突然宣布了,代表团在瑞士同多国代表磋商“和平框架”,据公开报道,乌美高层将同场沟通,参会方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 很多人看到80多个国家参会,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次动静不小”,但仔细想就会发现,缺了俄罗斯这个最关键的角色,这场会更像一场“独角戏的彩排”。我觉得乌方搞这么大阵仗,一方面是想给国内民众一个交代——看,我们在努力找和平方案;另一方面是想绑定更多国家站在自己这边,尤其是让欧洲国家继续掏钱掏武器。不过这里有个悬念:美国这次亲自下场,除了给乌克兰撑场面,会不会私下和某些欧洲国家谈条件?比如,用减少自己的援助份额来逼欧洲多承担点?毕竟美国国内对持续援乌的反对声也不小。 再说参会的那些国家,肯定不是所有人都真心想帮乌克兰。有些小国可能就是来凑个数,不想得罪美国;有些欧洲国家可能心里早就打退堂鼓了,但表面上还得装积极。说不定私下里,某些欧洲国家已经通过第三方和俄罗斯有接触了,只是没公开而已。这就让人好奇:这次会议结束后,会不会有某个欧洲国家突然抛出一个“中间路线”,比如提议先停火几个月,让双方喘口气?或者前线会不会因为这次会议的某些私下承诺,出现几天的安静期? 我个人的看法是,这种没有对手方的会议,根本不可能谈出实质性的停火协议。就像两家公司打官司,一方找了一堆律师开会,但另一方连庭都不出,结果能作数吗?不过这次会议也不是完全没用,至少能让乌方知道哪些国家还愿意继续支持它,哪些已经开始动摇。而且,说不定能在一些小问题上达成共识,比如扩大粮食通道或者增加人道援助,这些小进展虽然不能直接停火,但至少能让局势不那么糟。 另外,大家可以留意会议结束后美国的动作。它会不会马上宣布新的援助?还是暂时按兵不动?这能看出美国对这次会议的满意程度。还有俄罗斯那边,虽然没参会,但肯定在盯着,它接下来会不会在前线搞点小动作,比如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打击,来回应这次会议?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点。 总之,这次瑞士会议更像是一场“摸底会”,真正能推动停火的,还是前线的胜负和各方的承受能力。什么时候一方觉得“再打下去不划算”了,什么时候停火的窗口才会真的打开。现在谈什么和平框架,还太早。但至少,这次会议把沟通渠道留着了,万一哪天窗口真的来了,不至于连说话的地方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