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来,艾教授真的是有着战略家的眼光的,因为早在1996年他就首次提出“第一件事”的观点,距今已经有29年! 东亚的海风正吹拂着不一样的硝烟味——日本近年的军事动作与高调表态,正将区域安全推向新的十字路口。 2014年安倍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这道“防卫”的闸门一旦打开,便再难合上。 从F-35隐形战机的批量列装到“出云”级航母化改造,从九州岛新型岸舰导弹的部署到防卫预算连续多年刷新纪录——日本正以“防卫”之名,将军力投射的触角伸向东海与台海。 美日军事勾连的齿轮正加速转动,联合军演频次翻倍,美军驻日基地的人数与装备同步扩容,昔日“专守防卫”的盟友,正蜕变为区域战略扩张的协作者。 二十多年前的台海风云中,当美国航母驶抵海峡,日本在幕后的配合行动已埋下伏笔。 正是在那样的国际紧张时刻,艾跃进教授疾呼,中国要真正强大,首要须直面周边长期军事压力——这一观点曾被质疑“言辞偏激”,却在现实的演进中愈发显现战略穿透力。 教科书的悄然调整、靖国神社的年度“拜鬼”,这些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保守势力压抑已久的扩张冲动的显性表达。 当外部环境提供契机,这种蛰伏的动力便会冲破战后秩序的束缚,重新寻求“过去的荣光”。 日本在台海问题上的高调介入,与其军力重塑、法律松绑形成清晰的逻辑链条——这已非单纯的安全防卫,而是为军事活动解锁更广阔的“自由空间”,本质上是对战后区域安全格局的系统性挑战。 重审艾跃进教授的警示,核心在于认清危险的源头——并非普通民众的平和愿望,而是那些试图改写历史叙事、重拾军事扩张的政治力量。 “必须遏制军国主义势力”,这句提醒的分量,在今日东亚局势中愈发沉重。 强大自身从来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民族复兴的刚需,更是对潜在威胁最有力的回应。 唯有持续筑牢主权与安全的屏障,将军国主义扩张的苗头扼杀在摇篮,才能为国家与地区和平注入结构性保障。 东亚早已不是当年的东亚,日本的动作与表态正勾勒出全新的安全图景;当战后的安全保障逐渐褪色,我们是该沉浸于过往的和平幻觉,还是以清醒的现实行动筑牢防线? 历史的教训从未远去,和平也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馈赠。 唯有以实力守护主权,以警惕应对挑战,方能让长久和平的阳光照亮东亚的未来
为什么说“开战即封门”?你想想,日本正愁手里没牌打,这70万滞留人员就是天然的“
【1047评论】【4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