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转移战场了,去了番茄写小说。因为,我发现写小说比写微头条更有意思。那天,我无意间刷到一个博主,她说她在写小说。战绩很拉,但很有意思。之后,头条开始给我推写小说的博主,挨个浏览过后,我也有了写小说的想法。 手指划过手机屏幕时,那个博主的文字突然撞进眼里——“写小说像拆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章会冒出什么角色”。 现在下班回家,我不再躺沙发刷短视频了。 以前刷到心烦的两小时,现在变成键盘敲出的三千字。 这个转变,是从那个“战绩很拉”的博主开始的。 她晒出的写作记录里,有错别字,有划掉的段落,却藏着一种鲜活的热气。 头条算法像读懂了我的心思,接连推来好几个写小说的账号。 有人日更五千,有人卡文三天,但共同点是——他们都在写。 我突然觉得,自己也能试试。 上周四晚上,我打开文档敲下第一行字。 没想到一写就收不住,三个小时过去,文档显示三千八百字。 当然有卡文的时候。 不是写不出句子——是写到关键处,主角突然站在十字路口,往左是冒险,往右是回归,我得替他选。 那种纠结像手里攥着两把钥匙,不知道哪把能打开下一扇门。 但事后回看,恰恰是这些“卡住”的瞬间,让故事有了呼吸感。 有人说写小说需要宏大构想,可我连大纲都没列全。 但比起完美的计划,我更相信“先完成再完美”——就像那个博主说的,“烂稿子也比空白文档强”。 你有没有算过?每天两小时刷短视频,一年就是七百多个小时。 这些时间如果换成敲字,足够写出一部二十万字的小说了。 当碎片化时间被故事线串起来,日子突然变得沉甸甸的——不是累,是充实。 现在文档里已经躺了四万字,计划写到八万就投稿。 我知道大概率会扑街,毕竟没经验没技巧。 但那又怎样?至少我把“想写”变成了“在写”。 前几天整理手机内存,发现短视频APP的使用时长从每天120分钟,降到了15分钟。 空出来的时间,都变成了故事里的对话、场景和转折。 偶尔也会想,如果哪天失业了,这些敲出来的字,会不会成为另一条路? 这个念头一起,心里就踏实了——不是因为自信,是因为知道自己没在虚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