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海默最新的演讲让日本破防了,最让日本难以接受的是日本的大国梦彻底崩溃,因为

罗普娱记 2025-11-26 09:38:50

米尔斯海默最新的演讲让日本破防了,最让日本难以接受的是日本的大国梦彻底崩溃,因为日本正在经济科技与制造领域正在快速的失去地位,未来等待日本的唯一结果是成为中国产业链前端的原料与配件提供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落寞。那时候的日本是真的牛,经济总量差点追上美国,全世界都在说“日本制造”的神话。 咱们国内大街上跑的全是丰田、本田,家里能有一台松下冰箱、索尼电视,那都是身份的象征,亲戚邻居都得围着看新鲜。那时候的日本企业老板,走到哪儿都抬着头,连美国的大楼都敢买,谁能想到几十年后会落到这步田地。 最先垮下来的就是日本最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汽车是日本的经济支柱,养活了几百万人,可现在这根支柱已经开始晃了。 丰田作为日本汽车的龙头老大,2024年卖货的钱虽然涨了点,但赚的钱却降了10.4%,还预计2025年赚的钱要再跌三成多。 问题的关键出在新能源转型上,现在全世界都在买电动车,可丰田就是转得慢,2024年全年才卖出14万多辆电动车,在它所有卖出的车里面连1%都不到。 咱们国内的比亚迪,一年卖的新能源车都好几百万辆,光出口量就超过了日本所有汽车品牌的总和,把日本保持了几十年的“汽车出口第一”的帽子给摘了。 汽车不行了,跟着倒霉的就是日本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这些企业跟丰田绑得死死的,丰田日子不好过,它们就更难熬。像爱信精机,以前靠做燃油车的变速器称霸市场,现在电动车根本不用传统变速器,它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2025年爱信精机直接把赚钱的预期下调了三成多,原因就是中国市场丢得太多,日本本土的汽车厂也在减产。 还有丰田纺织,2024年赚的钱直接砍了一半还多,他们自己都承认,中国新能源汽车卖得越火,他们的生意就越差,因为以前靠燃油车配套赚的钱,现在根本补不回来。 这些零部件企业也想转型,但要么磨磨蹭蹭,要么拿出的技术根本跟不上中国企业的脚步,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被抢走。 不光是汽车,日本曾经拿得出手的电子家电行业,日子同样不好过。以前索尼的相机、松下的洗衣机,那都是质量的代名词,现在再去家电卖场看看,格力、海尔的展台比日本品牌大得多,功能更全还更便宜。 年轻人买手机选华为、小米,买电视选TCL,日本的电子品牌早就不是首选了。 就连日本曾经垄断的芯片领域,现在也被中韩企业挤得没地方去,只能做些中低端的配件,高端市场根本插不上手。 日本之所以落到这个地步,核心就是遇上了中国这个“全产业链对手”。咱们中国现在的制造业,从上游的原料加工到下游的组装销售,一条线全能干,而且成本低、效率高。 就拿新能源汽车来说,中国不仅能自己造电池、电机,连最精密的芯片都在慢慢突破,根本不用依赖日本配件。日本企业以前靠技术垄断赚大钱,现在中国企业技术追上来了,他们的优势就没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有十几亿人的大市场,不管是汽车还是家电,国内就能消化掉一大半,这是日本根本比不了的。 日本企业嘴上说重视中国市场,可行动上却跟不上,要么不舍得放弃燃油车的老本行,要么放不下身段跟中国企业合作,最后只能被市场淘汰。 除了外部竞争,日本自己的问题也不少。现在的日本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工厂里缺工人,研发领域也缺新鲜血液。 日本的大企业都有“拖延症”,习惯了过去的成功,不愿意冒险转型,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市场早就被中国企业占了。就像丰田,明明知道电动车是趋势,却一直抱着混动技术不放,等它开始发力电动车的时候,比亚迪已经卖到全世界了。 米尔斯海默的演讲之所以让日本破防,就是因为他说出了一个日本不愿面对的真相:大国地位不是靠喊口号来的,得靠实打实的制造业和科技实力。 现在的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保住高端市场,又没有完整的产业链跟中国竞争,只能在一些细分的原料和配件领域还有点优势。 未来的全球产业链里,中国会是绝对的核心,负责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而日本只能依附中国,给咱们提供点原料或者小配件,曾经的“制造霸主”彻底变成产业链的“配角”。 这个结局不是谁逼的,是日本自己跟不上时代的结果。以前日本靠抓住工业革命的机会崛起,现在全球进入新能源和数字经济的新时代,中国抓住了机会,而日本却掉了队。 大国梦的崩塌从来都不是突然的,是一点点失去竞争力的过程,而日本现在正经历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未来的日本,想再回到过去的辉煌已经不可能了,成为中国产业链前端的提供者,会是它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0 阅读:2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